近年來,江蘇省通州市審計局在注重發揮傳統審計查錯糾弊,揭示違規違法、經濟犯罪和腐敗問題作用的同時,圍繞審計如何發揮“建設性”作用這根主線,全力深化審計內容、優化審計方法,更科學地分析問題、更扎實地推動落實審計建議,以此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實現審計“轉型升級”。
審計內容上更深化,重點關注體制、機制、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更具全局性。首先是項目安排時不再“零敲碎打”,而是將審計對象分系統、分部門統籌考慮,如2008年度對8所市屬學校進行審計,項目立項之初就明確其目的不單是對個別學校進行審計,根本目的是要查找全市教育系統管理體制、機制上存在的問題。其次是審計時要求審計人員更多關注單位所在系統和其本身存在的體制、機制和管理漏洞,而不局限于一些具體的收支細節。在對廣電局的審計中,面對繁雜的問題,審計重點關注了廣電部門財務管理模式的構建、財務管理制度的執行、歷史問題的化解幾大部分,很好地概括了單位存在的問題。審計內容的深化直接促使審計方法、審計結果的優化。
審計分析更科學,采用了多樣的審計方法,客觀分析問題,建議更具操作性。通州審計首先要求審計人員突破常規審計方法,突出對有關問題產生原因的分析,運用多因素法、比較法、解剖法、平衡分析法等多種方法,客觀分析審計發現的問題,如廣電部門審計中,審計人員對存在的問題從歷史形成和現實管理的矛盾、事業管理職能和企業運作的矛盾、市統一核算和下屬單位單獨核算的矛盾等多角度、多層次進行了分析,并且在審計報告中突出了審計分析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提出5條具有操作性的建議。其次是要求審計分析和建議“站得高,看得遠”,要緊密圍繞機制、體制、管理這個中心。審計分析服務于審計內容和目的,必須圍繞核心問題進行,否則分析要么是就事論事,要么是泛泛而談。在市屬學校審計中,審計在對學校存在問題疏理后,從目前全市教育管理體制的高度對有關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剖析,從而發現了諸多體制、機制性問題??茖W的審計分析、建議既有利于界定責任,又利于查找原因,進行整改,更為重要的是真正體現了審計的建設性作用。
推動審計建議的落實更扎實,采取了有力措施,有效的解決了審計建議落實難這個問題,更具創新性。為推動審計建議的落實,通州審計進行了一系列創新性工作,首先是創新審計綜合報告這一模式,為市委、市政府提供全面的審計建議。通州審計對審計對象按學校、部門、鄉鎮、專項資金等匯總形成綜合報告,有關全局性存在的問題在這個報告中體現。這種形式的報告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廣電部門的綜合報告得到市委、市政府6名主要領導的批示,市屬學校的綜合報告也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指示,要求有關主管部門建立機構、完善制度、規范管理、堵塞漏洞。其次是全程參與落實、整改。有關部門進行整改過程中,審計都參與其中,對制度制訂、完善,機構建立、賬套的合并和撤銷等進行指導。第三是審計提供后續服務。市教育部門落實審計建議,建立專職內審機構后,審計機關多次派出有豐富審計經驗的審計人員對教育內審人員進行業務指導和培訓,并應邀參與舉辦全市中小學校長財務管理培訓班,直接對學校負責人進行培訓。創新的舉措有效地推動了審計建議的落實,發揮了審計建設性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充分體現了審計的服務理念。(金劍 徐清)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