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羊河是湖北省通山縣人民的母親河,也是長江一大支流富水河的源頭。據《通山縣志》所載,昔日的通羊河因兩岸鄉野時有綿雞出沒,又稱“雉水”。北宋年間,進士出身的通山縣令蔣之奇在為政處事之暇,常詩興大發:“我愛通羊好,青山便是城。白云深處宿,一枕玉泉聲”。
斗轉星移,通羊河淙淙流淌,流過了千余年歲月。隨著物質文明極大豐富,城鎮化建設大規模擴張,人們對自然資源過度索取,通羊河被污染,棲息的水鳥越來越少,“錦雞出沒”似乎成了一種美好的記憶。
自然資源資產審計,讓“綠色”理念入腦入心
自2016年始,通山縣審計局依次對全縣12個鄉鎮和林業、環保、土地等6個承擔生態保護職能的部門開展自然資源資產審計,重點關注通羊河流域內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生態保護等方面情況。在審計實施中,審計人員依據衛星圖片對比、地理信息技術掌握流域生態變化,并根據生成的疑點,有目的地深入各支流進行實地勘查,發現水資源管理和生態保護不到位,村民毒魚、電魚等現象時有發生,生活垃圾亂扔亂倒現象十分普遍,給水資源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為此,審計人員針對以上問題一一作好記錄,形成一份沉甸甸的審計調查報告,向縣政府提交了“加大通羊河生態整治與保護”的建議,并將有關問題線索移交相關職能、執法部門??h領導高度重視,召開常委會專題討論后,出臺了《鄉村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等規定,環保、財政、新村辦等八部門實行聯動協作,加強對各支流水源地的監管與保護。并投入財政資金680多萬元,完善相關設施,實現了縣域鄉村垃圾清運全覆蓋。與此同時,環保、公安等職能、執法部門對全流域實施常態化巡邏執法,所有漁民上岸,由政府安排財政資金實行補貼,對毒魚、電魚和亂圍亂捕等破壞水生態環境的行為予以處罰。
三年過去了,通羊河經過治理,休養生息,又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同時,經過審計人的不斷努力,“綠色”理念進一步入腦入心,深入人心。
鄉村振興審計,讓廣大鄉村富美起來
落實中央和各級黨政部門指示,助力全面決勝小康和鄉村振興戰略。
整合審計力量,統籌各方資源,組成審計、財政等多部門聯合審計組,按照“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原則,把鄉村振興、民生等相關審計內容結合起來實施,實現了全縣鄉村審計一盤棋。把審計觸角延伸到項目示范點,深入到各個受益農戶,通過入戶調查,精準發力,整理并出具產業調查報告6份,推動全縣各鄉村有計劃發展油茶、山桐子、香榧等系列綠色富民產業,確保各項涉農資金都能用在“刀刃上”。
同時,依據“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原則,審計人員勤腳力,聚眼力,親臨農村實地掌握第一手資料,看鄉村環境美不美,村民幸福感強不強,基礎設施完不完善,并就美麗鄉村建設中存在問題形成審計專報8份,及時上報主管縣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通過實施審計整改,讓鄉村生態環境更宜居。
環保專項審計,讓鄉村山更青水更綠
自2018年以來,通山縣審計局抽調業務骨干,對全縣水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情況依次進行了審計。審計人員對廈鋪鎮、九宮山鎮、通羊鎮等鄉村污水處理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重點關注城鄉污水處理規劃、污水處理設施、污水處理費使用,以及約束性指標完成等各方面情況,對相關信息和數據進行精準核實。
審計實施中,審計人員對全縣各鄉鎮12個污水處理廠排污情況進行了全面抽樣檢測,對排放超標的單位提出建議5條,并責令整改,持續實施跟蹤監督,直至其抽檢結果達標為止。
近日,通山縣審計人員為確保審計成果經得起檢驗,對通羊河水域進行“回頭看”。但見夕陽余暉下,通羊河宛如一條靈動的玉帶,清波綠繞,虹橋吸水,錦鱗游泳,各類水鳥或低飛于水面,或展翅于天空……
好一幅“富美通山”、綠色發展的水彩畫?。ㄠ嚴に?陳文忠)
責任編輯:種震宇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