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日,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公布《海南省生態保護補償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建立起與海南自由貿易港相適應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稐l例》采納審計建議,將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重點生態區域列入生態補償范圍,鼓勵生態受益地區與生態保護地區通過簽訂生態保護補償協議,采取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開展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活動?!稐l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2020年上半年,海南省審計廳對全省飲用水水源地管理保護情況進行審計調查,披露了飲用水源地管理保護不到位,存在污水直排、保護區內違法和新增建筑問題突出等5類22個突出問題。審計結果納入當年審計工作報告向省人大報告并向社會公布,引起了多部門對飲用水水源地管理保護工作的重視,并采納審計建議,積極落實整改。
省生態環境廳與省財政廳迅速研究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推動省政府于2020年12月底修訂出臺《海南省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納入補償,明確了流域上下游市縣的共同治理責任;明確了上游流域水質不達標時,由上游市縣補償下游市縣的反向扣除省級財政獎勵資金機制,同時公布了2021年起納入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范圍的市縣名單和流域斷面名稱。
依據《條例》和《方案》,三亞市、保亭縣立即對橫跨兩市縣的飲用水源地赤田水庫管理保護不到位問題進行整改,加強流域的水環境保護工作,共同維護赤田水庫流域的生態環境安全。一是簽訂《赤田水庫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明確水庫水質考核達到或優于季度考核目標值的,由三亞市(下游)每季度給予保亭縣(上游)補償;若水庫水質考核未達到季度考核目標值的,由保亭縣每季度給予三亞市補償。二是共建共管,共同推進赤田水庫周邊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項目的建設運營。三是加強全流域巡邏監管,強化農村生活污水協同治理,共同推進赤田水庫周邊村莊常態化垃圾保潔、違法養殖場取締、上游河段水浮蓮清理等水環境治理。(王穎天)
責任編輯:種震宇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