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俱進完善投資審計制度體系,強基固本打造投資審計質量高地,銳意創新構建投資審計管理全新模式。2019年以來,江蘇省鹽城市投資審計經歷著鳳凰涅槃的嬗變,在轉型發展的賽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優化頂層設計,以制度保障轉型成效
近年來,審計署、省審計廳對規范投資審計工作、推動投資審計轉型發展作出一系列部署、提出一系列要求,其核心就是要保證投資審計的獨立性,確保審計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履行職責。如何獲得地方黨委、政府的理解支持?如何從制度層面為投資審計轉型發展提供保障?如何為投資審計轉型發展營造寬松的環境?鹽城市審計局行動早、措施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統籌謀劃營造良好環境。投資審計轉型發展需要地方黨委、政府的理解支持,需要相關部門單位的協作配合。鹽城市審計局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匯報審計署和省審計廳對投資審計工作的新要求,說明依法履職的權限范圍,提出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立項的四點意見,得到市政府主要領導認可,并正式發文通知政府投資項目實施各有關單位。投資轉型發展也不是市本級獨善其身的事情,需要在全市范圍內統籌推進。該局對9個縣(市、區)政府投資審計工作開展家家到調研,針對各地投資審計轉型發展動力不足、阻力較大的情況,以市委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市審計局名義向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政府投資項目審計工作轉型發展的函》,要求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意見,突出對重點政府投資項目的監督,切實保障投資審計工作經費,積極推動投資審計轉型發展。一系列的舉措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在全市形成了黨委政府理解支持、相關部門協作配合、審計機關一體化推進的大環境。
與時俱進完善制度規范。規范管理,制度先行。只有將規范投資審計的要求、措施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才能更好地指導紛繁復雜的投資審計實踐,使具體的投資審計行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該局提請市政府對2013年出臺的《鹽城市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監督辦法》進行全面修訂,對與投資審計轉型發展要求相悖的條款進行廢除、修改,使市級層面指導投資審計工作的“最高”規范性文件更具權威性、時效性、指導性。與此同時,進一步完善本局投資審計內部管理制度,從規范投資審計行為到完善投資審計程序,從加強機關內部管理到強化外聘機構管理,從出臺管理辦法到制定清單模板,構建了系統、規范、統一、詳盡的管理制度體系。先后出臺《聘請外部人員參與審計工作管理辦法》《自行采購辦法》《抽查復審辦法》《決算歸檔資料清單》《跟蹤審計內容及分工清單》《現場勘察管理辦法》等10多項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投資審計行為,提高投資審計質量,防范投資審計風險。
明確分工構建監管體系。嚴格劃分建設單位管理責任和審計機關監督責任,避免超越審計機關法定職權介入平等民事主體關系。針對建設單位以審計機關未出具審計結果為由拒絕或拖延辦理工程款結算和支付的情況,專門印發《鹽城市審計局關于規范市級政府投資項目工程款結算和支付的函》,要求相關建設單位嚴格按照合同約定付款,及時規范辦理結算和支付,杜絕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該局對以往投資審計工作經驗進行梳理,形成《建設單位加強投資項目建設和結(決)算管理工作的建議》,幫助引導建設單位規范工程管理、防范工程建設風險、提高政府投資效益。
轉變審計理念,以刀刃向內的勇氣進行自我革命
任何改革措施的實施都必須以觀念和理念的轉變為先導。作為投資審計轉型的推動者、踐行者,審計人員必須首先打破思維慣性,樹立全新的審計理念。該局認真梳理2017年以來審計署、省審計廳下發文件的要點,組織審計人員認真學習討論,統一思想,達成共識。
統一思想認識后,該局將解決以前年度“久審不決”項目作為推動投資審計轉型升級的切入點。組織人員對項目進行梳理,倒排工期,分類施策,徹底清理陳年舊賬,確保輕裝上陣。對于資料齊全具備審計條件的項目,加快審計進度,盡快劃上“句號”;對于基本具備審計條件、個別子項目資料不全的項目,對具備審計條件的部分實施審計、出具審計報告,個別項目在以后的財務、經濟責任等審計中予以關注;對于暫不具備審計條件的項目,進入審計中止程序,待具備審計條件后再行審計;對于無法具備審計條件的項目,調減審計項目計劃,終止審計。
與此同時,該局采取一系列創新舉措,推動投資審計提檔升級:實行項目數量扎口管理,堅持“少、深、高、精”原則,在充分調查審計需求和評估審計資源的基礎上,編制年度項目計劃;實行審前調查進點制,列入年度計劃的審計項目在正式進點前要進行詳實的調研,填寫《投資決算審計審前調查表》,資料不全、不完整的項目不開工審計;實行審計限時作業制,按照項目投資額大小,規定不同的審計作業時限,所有項目必須在規定時限內完成,完成情況納入年終處室、個人考核;實行“跟”“審”分離制,跟蹤審計項目在工程竣工后便終結,待建設單位組織項目工程結算和編制財務決算后,再視情況決定是否作為決算審計項目立項。
明確規范標準,以嚴格的要求構筑審計質量高地
圍繞全面提高審計質量,該局進一步規范投資審計行為、完善投資審計程序、統一投資審計標準、強化中介機構管理,確保審計結果客觀公正,最大程度降低投資審計風險。
統一操作標準。制定《投資審計決算審計審前調查意見模板》《審計實施方案模板》《竣工決算審計報告模板》《決算歸檔資料清單》《跟蹤審計內容及分工清單》《現場勘察管理辦法》等標準性文件,實現審計業務操作標準量化。如在《跟蹤審計內容及分工清單》中列出跟蹤審計正、負面清單,要求對項目建設存在問題發出跟蹤審計意見單,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對未發現問題事項做好跟蹤記錄,實行項目跟蹤審計季報告、年報告、總報告制度,相關資料均刻錄光盤存檔。
統一處理口徑。按照“客觀公正公允”原則,充分吸收全市審計系統、工程造價管理部門、社會中介機構以及法院系統專家的意見建議,制定《投資審計常見問題暫行處理原則》,確定了70條處理原則,為審計人員處理常見問題提供了標準和依據,有效控制了自由裁量權。該原則在系統內外產生積極反響,在大市區范圍內全面推廣執行,各縣(市、區)也紛紛要求執行,市法院還專門邀請審計人員作專題業務培訓,建立“審法”聯動機制。
嚴格復查審核。堅持實行項目所在處室復核、處室交叉復核、投資處抽查復核的“三級復核”制度,進一步擴大抽查復審覆蓋面;進一步嚴格抽查復審程序,要求抽審人員嚴格執行抽查復審資料交接、抽審作業時限、廉政等相關規定。統籌設定投資審計處、派出審計二處和投資審計中心三個投資審計處室職能,投資審計處相對獨立,承擔全局投資審計管理、協調以及復核職能,確保把嚴把好復核最后一道關口。
強化中介管理。抓住“作業時效、作業質量、作業風險”三個關鍵點,出臺《聘請外部人員參與審計工作管理辦法》《自行采購外聘人員參與審計工作辦法》等制度,進一步強化對中介機構和人員的管理,保證中介機構和人員高效高質廉潔參與政府審計。(張曉鳴 仲維林 薛梅 張晶)
責任編輯:趙方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