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江蘇省揚州市審計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審計項目實施工作,積極優化審計項目管理和資源配置,綜合考慮項目內容和審計時限,運用融合式審計模式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長江保護水污染防治、重點河流生態清淤工程等項目的審計工作,全面檢查被審計地區領導干部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情況,并督促將責任同步落實。
審計人員的融合。繼續推動全市審計“一盤棋”的用人理念,抽調縣區人員參與審計,確保人力資源充足。按照審計人員的專業特點和工作經驗,結合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長江保護水污染防治、重點河流生態清淤工程三個項目的審計范圍,將人員整體融合使用,劃分為梳理政策文件、采集分析數據、核查問題疑點等多個審計工作小組,整體推進三個審計項目的工作進度。
審計技術的融合。積極促進審計業務與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合,綜合分析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長江保護水污染防治、重點河流生態清淤工程等三個項目的審計目標和重點任務,統一開展大數據分析技術審前培訓,點明信息技術運用重點環節,加大對審計項目內、外關聯數據的比對分析力度,及時發現問題線索,為現場核查預留充足時間,切實提高審計效率。
審計內容的融合。本次融合審計范圍較廣,涉及部門、單位較多,部分內容有交叉重疊,例如,黑臭水體整治項目既屬于重點河流生態清淤工程審計范圍,也屬于水污染防治審計、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范圍。因此,該局在審前調查階段,認真研究被審計地區和有關部門、單位的總體情況,結合審計方案關注重點,明確可融合推進的部分內容,要求審計人員最大限度擴大覆蓋面,多角度分析問題,同步完成現場取證、核查工作,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此外,該局還將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同步實施,建立了經濟責任審計組、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組內部的銜接、溝通、共享交融機制,把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內容安排進經濟責任審計,避免同時對同一單位、同一事項、同一建設項目的重復審計,做到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的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相互完善。(楊道龍)
責任編輯:高天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