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各級審計機關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關于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共完成64個自然資源資產離任(任中)審計項目,資源環境審計呈現“一鍵式兩統籌三首次四聯動五增長”的特色和亮點。
“一鍵式”運行:自治區審計廳主動加強與自治區地理信息測繪院的合作,主要領導親自過問、主動協調,多次參加研討會,共同研發了資源環境審計平臺,建立94個審計模型,初步實現部分資源環境指標一鍵式審計。
“兩統籌”審計:全區審計機關深入落實審計“兩統籌”要求,將自然資源資產離任(任中)審計項目與經濟責任審計、政策跟蹤審計、專項資金審計等不同類型審計項目互相融合、同步實施,實現“一審多項”“一審多果”“一果多用”。
“三首次”突破:全區首次實現對國有事業單位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任中)審計;自治區審計廳本級首次實現部門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任中)審計;全區首次實現將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任中)審計發現問題納入向政府、人大、審計委員會工作報告范疇,以此推動2018年全區資環審計項目658個問題的整改落實。
“四聯動”模式:采取“部門合作+三級聯動”的“四聯動”模式,充分利用廣西數字化審計平臺,加強跨部門合作,利用部門數據、部門技術,實現資源環境審計大數據分析業務協同,并實行自治區、市、縣審計機關的聯動業務核查,做到統一組織、數據先行、同步實施。
實現“五增長”:2019年,全區14個設區市新增設8個資源環境審計專職機構,占設區市的57.14%;審計涉及鄉科級干部76人,較2018年增長10.14%;組織召開區內外審計經驗交流會2次、在全國培訓班上專題授課1次,實現廣西資環審計經驗出省的“零突破”;新增1.5TB的數據歸集、整理、入庫,夯實資環大數據審計基礎。(陸志元)
責任編輯:高天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