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審計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審計機關關于做好審計項目審計組織方式“兩統籌”有關工作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扎實推進“兩統籌”,助力實現審計全覆蓋。
一、加強工作統籌,創新優化組織方式
一是科學制定項目計劃。制定項目計劃時,綜合考慮上級審計機關統一安排的審計項目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工作要求,同時按照“兩統籌”的要求,重點考慮以前年度審計項目的完成情況和未覆蓋到的部門和單位,科學制定年度審計項目計劃,逐步掃除監督的盲區和空白,扎實推進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
二是不斷優化組織方式。組織審計項目時,針對人員少、任務重的矛盾,采取“1+N”的組織模式,將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旗縣區財政決算審計與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自然資源資產離任(任中)審計等項目有機結合起來,協同審計、分別報告、同步整改,真正實現了“一審多果”。
三是科學調配人員力量。調配審計力量時,以審計項目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打破科室界限,整合現有人員力量,變“各自為陣、分散作戰”為“團結協作、集體作戰”,充分發揮審計人員在專業、年齡、經驗等方面的優勢,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為實現審計全覆蓋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推廣大數據審計,不斷提高審計質效
一是不斷夯實基礎性建設。近年來,該局積極響應“互聯網+”和大數據審計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實施了信息化綜合改造一期、二期工程,實現了全市審計專網、視頻會商系統、審計管理系統的全覆蓋,建成了現代化的審理室、審計室、電教室和數據分析室。今年,將深入實施信息化綜合改造三期工程,積極推動對財政的數據式審計,現已接入財政預算管理系統。推進財政審計分析系統建設,推動實現對政府一級預算單位審計全覆蓋。
二是扎實開展數據采集與分析。制定出臺了《包頭市審計局電子數據管理辦法》,對數據的采集、報送、使用、管理、安全等內容,提出明確要求。積極選派優秀審計干部參加審計署、審計廳舉辦的計算機審計相關培訓,目前已有1人通過高級數據分析師考試,30人通過審計署計算機中級考試,為推動大數據審計、實現全覆蓋儲備數據分析人才。不斷探索預算執行審計全覆蓋,采集了相關部門電子數據。下一步,計劃建立審計數據報送常態化機制,對全覆蓋涉及的預算單位定期報送電子數據進行部署和要求,為全力推進審計全覆蓋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是積極推廣大數據審計。牢固樹立“科技強審”理念,積極組建數據分析團隊,在數據量較大的審計項目中,運用計算機匯總分析數據,查找問題線索,有效提升了審計質量和效率。完成了審計檔案和人事檔案的數字化工作,2002年以來的所有審計檔案、文書,都實現了數字化管理,被評為自治區檔案管理一級單位,人事檔案通過了市委組織部的首批復查驗收。全局信息審批、公文運轉和審理工作,基本實現了無紙化辦公。
三、整合工作力量,有效形成監督合力
一是積極調動全市審計力量。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在統審項目中,通過“同級審”“交叉審”等方式,組織市縣兩級審計機關扎實開展審計工作。同時,以“以審代培”的方式,組織旗縣區審計人員參與到全市的大型審計項目中,在實戰中提升能力和素質。
二是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用。切實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推動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助力提升審計全覆蓋。在醫?;饘徲嫼忘h費審計時,組織內審人員參與到審計中,既發揮了內審人員熟悉業務政策執行的優勢,也幫助他們提高了業務能力。
三是科學借助社會審計力量。在時間緊、任務重、人員少的情況下,聘請外部專家參與到審計項目中,不斷提高審計工作的質效。如在2019年的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從市林草局聘請2名專家,及時提供專業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提升審計工作的層次和水平。(郭錦秀)
責任編輯:趙方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