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廣東省審計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工作,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法履行監督保障職責,在保障國家和省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維護經濟安全、推動深化改革、促進依法治省、推進廉政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省各級審計機關共實施審計(調查)項目4867個,查出主要問題金額6119.28億元,處理應上交財政和減少財政撥款96.54億元,審計核減投資額26.03億元。向紀檢監察和司法機關移送問題線索277件,涉及348人,涉案金額93.63億元。向被審計單位或有關部門單位提出審計建議17186條,促進制定整改措施3321項,建立健全規章制度550項。向各級黨委、政府提交審計報告、信息10123份,被各級黨委政府領導批示667篇次。
服務改革發展做貢獻
當好重大決策措施貫徹落實的“督察員”。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對“三去一降一補”行動計劃、高水平大學建設等重大政策措施推進和落實情況開展跟蹤審計,反映新情況、新問題,邊審計、邊督促整改、按季度報告,促使大部分問題在審計中得到糾正。
當好國有資金、國有資產的“守護者”。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防護網,對財政資金實現全方位監督。將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等全部政府性資金納入審計監督范圍,2017年首次對省級財政決算草案進行審計,實現了對省級財政資金的全口徑審計監督。對省直30家預算執行部門及所屬88個單位開展審計,促進部門預算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啟動全省21個地級市財政決算第二遍輪審,對佛山、肇慶、梅州和揭陽4市開展財政決算審計,促進提高地級市財稅管理水平和財政運行質量。開通實時在線審計監督平臺,對省級財政資金“大數據”實施遠程動態監控,加強對重點部門和重點資金的日常監督,及時糾正預算單位不規范和違規行為。
當好人民利益的“捍衛者”,推動惠民政策措施落地。圍繞“三農”、扶貧、教育、醫療、社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資金和項目開展審計,促進補齊民生短板。繼續組織14個地市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跟蹤審計,助推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出臺《關于加強2277個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建設資金審計監督的實施意見》,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跟蹤審計等項目結合開展。選擇1市4縣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推動美麗廣東建設。
當好源頭反腐的“尖兵”,促進領導干部廉潔從政。全省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共審計2180人,查出領導干部負有直接責任問題金額13.41億元。對權力集中部門和資金、資產、資源密集領域的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實行輪審,加強對省直部門單位“一把手”、國企和高校主要負責人、檢察院、法院院長的經濟責任審計。堅持黨政同責、同責同審,全面推進市、縣、鄉鎮三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異地同步審計。對全省22個縣級地方黨委政府44名主要領導干部開展經濟責任異地同步審計,形成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的格局。
當好民主法治秩序的“維護者”,防范經濟社會運行風險。全省共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計3550個,核減投資結算額205.57億元。對廣賀高速等重大投資性項目進行跟蹤審計,對全省126個續建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展跟蹤審計調查,揭示了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促進省委、省政府“十項民心工程”、“新十大工程”等重大項目順利完成。對省屬大型國有企業實施第二遍輪審,完成了粵海、恒健等4家省屬國有企業審計,對16家省屬競爭性國有企業資產負債損益及經營風險情況開展審計調查,揭示國企運營風險隱患,維護國有資產安全。
當好深化改革的“促進者”,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揭示各項重點改革領域中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扭曲、制度性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密切關注各領域改革措施的實施進度和協調配合情況,積極提出解決突出問題和促進長遠發展的建議。向各級黨委、政府上報了一批有深度的專題報告和審計信息,其中省廳上報審計重要信息15篇,有10篇獲得省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
全面從嚴治黨見成效
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強化黨建“主業”意識。構建從黨組書記、分管廳領導、機關黨委、處室黨支部書記到審計組臨時黨支部書記層層抓落實的“五層塔形”工作責任制,層層夯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黨組書記切實擔負起第一責任人責任,認真落實黨組工作條例,牽頭研究制定黨建工作責任清單,嚴格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堅持“三會一課”,帶頭為全廳黨員干部講黨課,帶頭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所在支部組織生活。堅持“三重一大”事項集體討論、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做到先民主后集中、末位表態、議而有決。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采取主題黨日活動、上黨課、舉辦支部書記培訓班、征文比賽等多種形式,創新學習教育模式,提升學習效果,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為審計事業奮斗。
抓好領導班子建設和隊伍建設,打造高素質干部隊伍。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抓好廳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不斷提高班子成員的政治素養和政策理論水平。注重維護班子團結,在決策部署上勤溝通、重效果,在任務落實上強責任、嚴考核,推動發揮廳領導班子的中流砥柱作用。結合人財物管理改革,推動、協助地方黨委選好配強下級審計機關領導班子,2017年共選配市級審計機關正職1名、副職9名,縣級審計機關正職30名。加強對下級審計機關的考核、檢查和主要負責人的經濟責任審計,開展對深圳市審計局班子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的專項檢查。加強領導干部集中培訓力度,組織各地級以上市審計局和廳機關各處室、支部主要負責人進行培訓。認真落實好干部標準,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注重提拔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忠誠干凈擔當的審計干部。首次實現全省審計機關公務員由省廳統一招錄,選送干部74批462人次參加各類培訓,大力推進審計干部專業能力建設,不斷提高隊伍聚焦主業、謀大事、干大事的能力水平。
抓好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根據處室人員調整,及時增補、改選支部委員會,做好黨支部換屆工作,保證組織健全、領導有力。堅持積極培養,慎重發展的方針,做好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發展工作。注重黨建工作與審計工作“兩手抓、兩促進”,開展“黨支部建在審計點上,推進審計機關黨建工作深入發展”的書記項目立項創建活動,在審計組、培訓班成立臨時黨支部,通過“五個一”活動(一次支部學習會、一次支委學習討論會、一次主題黨課、一次主題黨日活動、提煉一期學習成果),加強黨員管理、定期開展學習教育,在審計組營造風清氣正、依法廉潔從審的工作氛圍,形成抓黨建、促工作的強大合力,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狠抓黨風廉政建設,筑牢審計隊伍思想防線。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經常性研究部署反腐倡廉工作,專題研究部署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修訂《廣東省審計廳廉政風險防控工作方案》,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嚴明作風紀律強化政治規矩的通知》等,不斷健全審計“八不準”、“四權分離”、審計公示、審計組設廉政監督員等十項具有廣東審計特色的反腐倡廉工作機制。以每年結合全省集中整訓開展的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為重點,以全廳黨員、干部和職工為教育對象,突出領導干部“關鍵少數”,全方位開展廉政紀律培訓。開展審計現場廉政監督檢查,結合2017年度縣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異地同步審計,組織開展審計現場廉政巡查和審后回訪工作,對審計組執行審計“八不準”工作紀律、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依法審計、文明審計等情況進行了全覆蓋監督檢查。
改革創新邁出新步伐
持續深入推進省以下審計機關人財物管理改革試點。自2015年底人財物管理改革試點工作啟動以來進展十分順利,各項重點改革措施在省級層面已完成,目前重點是圍繞審計“四分離”、完善基層審計機關內部運行機制等方面深入推進市、縣的改革工作。
不斷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審計監督。組織起草并推動省委辦、省府辦印發了《關于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審計監督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廣東省深化國企和國資審計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審計重點及保障措施,更好地推進國企和國資審計全覆蓋。
全力推進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按照2016、2017兩年試點、2018年常態化實施的步驟,該廳正在抓緊起草貫徹中央《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暫行規定》的實施意見,目前已完成初稿,爭取盡快以省委名義印發。
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實現全省審計“一盤棋”。以貫徹落實中央58號文為契機,結合省委改革試點文件的出臺,先后研究制定了兩批22項制度,對審計管理的各個主要方面進行了規范。一是全面加強全省各級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計劃的統籌管理,對地級以上市審計局代政府向人大的審計工作報告實行網上一站式審理,初步實現了全省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計劃的統籌和審計質量管理的統籌。二是創新審計技術方法,全面部署并大力實施聯網審計和數字化審計。對120家省直單位部門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總體分析,初步實現對省級財政資金“大數據”的遠程動態監控、分析和綜合利用;2017年首次在縣委書記縣長經濟責任審計中嘗試運用數字化技術,對重大決策、財政、政府投資、自然資源資產等四個板塊進行審計分析,取得良好效果。三是科學整合審計資源,形成以國家審計為主導、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審計監督大格局。以改革為契機,積極探索實行審計輔助人員制度,參照公務員招錄辦法,面向社會統一招聘審計或相關專業專門人才,以勞動合同形式聘用,并派往省審計廳開展審計輔助性工作。(張曉梅)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