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審計廳召開黨組中心組(擴大)學習會,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全國審計工作會議、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要求把審計監督的著力點聚焦到青海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保生態、防風險”重大部署上來,更好地發揮審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作用。
一是持續向“穩增長”發力。按照有利于項目實施、政策目標落實、促進經濟增長的要求,進一步深化財政預算執行審計,重點關注財政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推動專項資金統籌安排,促進財政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高績效;繼續加強投資審計,重點關注國家和省重大工程項目,保障建設資金安全高效使用,促進重大建設項目加快推進。
二是持續向“促改革”發力。圍繞青海省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部署,持續加強重大政策措施落實審計,密切關注“三去一降一補”任務落實,以及“放管服”改革、國企國資改革、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等重大改革措施落實情況,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三是持續向“調結構”發力。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通過政策措施落實和國有企業等領域的審計,重點檢查科技資金使用、創新創業資金運行、國有資產管理等情況,密切關注青海省優勢特色產業培育、過剩產能化解、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重點領域新動能發展等政策實施效果,從促進轉變政府職能、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的角度,多提建設性意見,推動現代經濟體系建設。
四是持續向“惠民生”發力。圍繞“一個同步”目標,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基本任務,緊跟青海省“三年行動計劃”,持續加大扶貧審計力度,確保在2020年以前實現對貧困縣審計全覆蓋,促進扶貧資金陽光化管理,推動重點群體如期穩定脫貧。圍繞“就業增收、教育發展、文化惠民、衛生健康、住房保障”等方面,全面加強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促進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五是持續向“保生態”發力。主動跟進青海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戰略,全面推開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通過審其事、核其錢、查其責、觀其效,著力推動綠色發展;進一步加強資源環境審計,密切關注重大生態工程建設,以及大氣、水、土壤、重金屬、固體廢棄物及農村面源等污染防治情況,促進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六是持續向“防風險”發力。牢固樹立國家總體安全觀,加大對政府債務、金融等風險易發高發領域和環節的審計力度,重點關注政府債務管理風險、區域性金融風險、國有企業運營風險、國有資產管理風險等,揭示經濟社會改革運行中的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促進提升抵御經濟風險、防范社會風險的能力。另外,緊盯公共權力運行,深化經濟責任審計,促進領導干部廉潔用權、干凈干事。(黨紅軍 安志宙)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