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根據湖北省審計廳統一部署,湖北省十堰市審計局積極整合市縣兩級審計資源,牢牢把握方案、數據、模型、力量等四個關鍵環節,做到“四個統一”,推進市縣財政審計全覆蓋一體化。截至2017年底,已實現對市縣兩級1399個預算單位、市本級財政四大預算和部分惠民資金全覆蓋。
一是方案統一定,定時定責明確覆蓋標準。圍繞推進財政審計全覆蓋市縣同步,該局將審計方案作為以市帶縣、牽頭管總的龍頭,于年初就統一下發了《關于報送審計電子數據的函》、《關于開展全市財政大數據審計集中分析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地提高政治站位,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全力推動財政審計全覆蓋,一把手親自抓,在人力、物力、財力、技術、時間上充分保障。并于年初、年中、年底分三次召開全市審計局長座談會,研究部署財政全覆蓋審計工作,聽取各地財政審計全覆蓋一體化工作匯報。在實施過程中建立QQ群,對工作進展跟蹤督辦。并在數據采集、疑點分析、分散核查等關鍵環節,堅持由市局財政審計科統一把關,統一審核五大過程和數據采集登記表、審計分析模塊表、疑點表、疑點核查報告、財政審計全覆蓋工作情況報告等結果資料,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
二是數據統一管,聯網聯動實現動態收集。為實現數據的制度化規范化采集,該局借助電子政務網,與多個部門計算機信息系統對接,以市政府辦文件形式下發了《關于定期報送審計電子數據的通知》等文件,明確預算單位報送時間和要求,建立起動態數據跟蹤收集體系。通過借助財政聯網審計系統,對全市10個縣市區的指標管理、國庫集中支付、總預算會計、財政專戶等數據統一進行采集和轉換。通過電子政務網,接入十堰市財稅大數據平臺,對40多個部門的業務數據每月進行更新;與房管、國土等部門聯網,獲取實時數據;還分享了市紀委精準扶貧政策落實監督檢查相關大數據。截至目前,扣除手工賬和未單獨記賬的之外,全市1751個預算單位,已采集數據1399個,還歸集了人員編制、車輛管理、公車管理等30個部門的102類業務數據。實現了對全市不動產、市場主體登記信息等核心數據的集中統一管理。
三是模型統一建,分層分類開展深度挖掘。為消除基層審計人員對財政審計全覆蓋的畏難情緒,該局采取以審代訓的形式,整合市縣兩級財政審計力量統一組團,統建模型,對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單位數據與行業數據以及跨行業、跨領域數據進行綜合比對和分析。建立了51個財政業務類模型開展總體分析。主要用于預算執行率、“三公經費”、非稅征管、公務卡使用情況等,查找預算執行率低、公務卡使用率低、項目支出中列支人員經費、向非預算單位撥款、“三公經費”列入其他科目等疑點;建立了18個單位財務類模型開展重點分析。主要用于單位財務數據與國庫支付系統、地稅征管系統關聯分析,查找房租收入未繳稅費、固定資產未上賬、大額現金支付、借用外單位和個人車輛等疑點;建立79個單位業務類模型關注惠民資金。主要用于農機、農村危房改造、殘疾兩補、高中助學金、中職中專學費減免等惠民到戶補貼數據,與財政供養人員名單及家屬關聯對比,查找公職人員、村干部家屬、不符合條件人員虛報冒領補貼等疑點。
四是力量統一用,數據制導強化精準核查。為提高分散核查的精準性和有效性,該局采取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集中區域“三集中”的原則,有效整合市縣兩地審計資源,實行屬地化大兵團分散核查。并從質量、程序、時間等三個方面作出統一要求:在質量上,以查核疑點為主,發現其他重大問題及時轉為專項審計;在程序上,要求口頭征求意見,出具白皮書面審計意見書,按審計程序進行處理處罰;在時間上,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核查,嚴格遵守限時辦結制。對集中分析出來的數據疑點,該局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內,組織全市87名審計人員集中核查疑點數據58381條,涉及金額24.95億元。經核查,查實數據40670條,涉及金額15.12億元,查實率達63.55%。在2017年度向市人大報告的審計工作報告揭露的142個單位問題中,有114個單位都來自財政全覆蓋疑點數據核查,大大提高了審計效率,得到市人大委員的一致肯定。(劉迪和 黃杰)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