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審計局在對該區房地產公司任中審計中,針對公房管理在舊城改造征收過程中的前置效應,重點直擊公房管理的短板,為后續規劃舊城改造工作和征收補償的合法合規把好關口。
一、嚴把公房“大證”關,掌握真實家底。通過“大證”比對和大數據查詢,監控公房整棟建筑面積,切斷隨意、違規搭蓋增加面積的源頭,為公房房改面積提供準確依據,全局把控舊城改造征收補償成本。在核對租賃報表、公房租約中,尤其關注臨近征停令的面積異動,對比摸底面積和實際房改、征收面積差異,列為疑點,以“大證”為框架,詳查公房增加面積的依據和手續,建立數據庫。
二、嚴把公房“變更”關,查處程序漏洞。在審計過程中,仔細比對房管所對同一承租人發放的租約,尤其關注房屋用途是否未經合法手續從“住宅”變更為“商業”或反向變更。防止房管所新發的租約成為承租人自行改變房屋用途套取征收補償款的“保護傘”。
三、嚴把公房“分戶”關,補齊政策短板。部分公房承租人對國有土地征收補償辦法關于征收建筑面積“保底”政策“鉆空子”,40㎡以內的公房通過違規分戶可以獲得另外40㎡的保底補償。因此房管所是否依據相關規定辦理分戶成為“保底”補償是否合規的檢查重點。2017年武漢市房管局下發新規,進一步規范公房分戶的程序和要求。因此,詳查房管所是否能嚴格遵守規定,有助于房管所防止和糾正變相違規分戶。
四、嚴把圖卡“建使比”關,督促“四清”、“三一致”。在征收、房改中,“建使比”關系到實際征收建筑面積的認定,是承租人最關注的重點。審計中,通過核對圖卡信息、房屋現狀、租賃報表等相關資料,減少承租人在征收中對“建使比”合理性的質疑,促使公房日常管理保持產業清、租金清、價值清、完損情況清,房屋現狀、圖卡記載、租賃賬表一致。(陳華)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