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審計局按照中央及省、市三級黨委政府要求,以服務改革發展為目的,以提升審計質量為抓手,以創新審計方式方法為途徑,擴大審計計劃廣度,挖掘審計項目深度,提升審計結果運用高度,“多維角度”開展審計工作成效顯著。
擴大審計“廣度”,穩步推進審計全覆蓋
一是摸清家底,建立、完善了經濟責任審計對象數據庫,首次摸清被審計對象的底數,全市1619名經濟責任審計對象全部納入審計視野,為科學制定審計計劃和實現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奠定了基礎。
二是積極探索,將預算資金作為全覆蓋審計切入點,采取“集中分析、全面核查、重點審計”的方法,首次在一個年度對市直86家部門單位實施了審計“全覆蓋”。
三是消除盲區,2017年首次對一直處于審計監督“盲區”的宜昌高新區、產業園、工業園、經濟開發區等進行了審計。全年查出各類違規資金36.92億元,管理不規范資金53.83億元,提交審計信息308篇,促進制定整改措施和建章立制34項,移送案件線索13件。
挖掘項目“深度”,全力提升審計質量
一是聚焦審計重點。要求每個項目在制定審計方案時,都要突出重點、聚焦重點。如部門預算審計中,聚焦“項目績效、存量資金、公務卡結算、資產管理、食堂管理、三公經費”六大方面進行“專題性審計”;投資審計中,聚焦“征地拆遷、合同執行、設計變更、施工單位轉包分包、招標暫估價的設置”5個方面進行專項審計;自然資源審計中,聚焦“政策、資金、資源、責任”四個重點進行審計。
二是轉換審計視角。面對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該局積極轉換視角,注重審計角度的選擇,選準切入點,有突破性地開展工作。如在扶貧資金交叉審計中,該局派出審計組從易地扶貧搬遷建設用地審批程序過于簡化作為切入點,很快發現建設用地管理不規范,存在少數干部利用可乘之機大發“扶貧財”的問題,得到了當地政府的認可。
三是推行科學執法。今年以來,該局積極推行科學執法模式,按照“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要求審計人員實事求是對待和處理改革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推進建立包容創新的容錯試錯機制,旗幟鮮明支持創新創業,在多個項目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提升結果運用“高度”,大力支持改革發展
一是強化審計分析,做到審計結果好用。要求審計人員在審的基礎上,對審計問題列出整改清單,對同類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對行業性問題進行提煉、分析,做到審計結果能用、好用。
二是加強部門聯動,加大結果運用力度。加強與紀檢監察、組織人事等相關部門的聯動性,如與公安部門聯合印發了《違法犯罪案件移送協作機制的辦法》,加入組織部門的干部監督工作聯席會議,每月實行“零報告”制度,大大提升了審計結果運用力度。
三是注重制度轉化,服務改革發展。該局堅持揭示問題與解決問題相統一,著力推進從體制、機制、制度層面解決改革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更好地發揮審計服務黨委政府宏觀管理的作用。如市政府根據審計意見,出臺了《宜昌市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了全市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處置行為;修訂了《宜昌市市級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監督辦法》,著力提升政府投資績效質量。2017年,該局全年向各級領導上報信息20余篇,得到批示 23篇(次),審計成果轉化21項。(陳寧 陳謙)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