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開啟新征程,黨的十九大標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使命。湖北省武漢市審計局黨組要求全體審計人員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十九大思想精髓和核心要義,特別是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和關于“改革審計管理體制”的新要求,與時俱進找準審計定位,圍繞武漢改革主線、發展主題和治理主攻方向,深化探索審計服務的途徑和方法,把學習貫徹與審計實踐結合起來,轉化為服務改革發展的具體行動,體現在推動重大工程的具體成效上。
領悟精神實質,做好“四個結合”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必須在真學、深學上下功夫,聯系思想實際、工作實際做好“結合”文章。
一要與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結合起來。高效率研學,把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納入黨組中心組學習、主題黨日活動和“兩學一做”的專題內容。通過開展集體學習、專家講解、主題研討、座談交流和撰寫體會等形式,深刻領會講話的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九大精神上來。
二要與推進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結合起來。高站位服務,按照武漢市委市政府部署,突出對重大決策、重點措施、重要部門等重點方向的審計監督,向完善城市治理體系聚焦;突出對項目建設、民生建設、生態建設等重點領域的審計監督,向轉變城市發展方式聚力;突出對“城市病”、權力尋租、損失浪費、環境污染等重點問題的審計監督,向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聚效。
三要與推進審計工作創新發展結合起來。高起點謀劃,主動對接新目標、新方略、新要求,緊緊圍繞武漢改革發展大局謀劃審計, 出臺《關于創新審計工作服務武漢趕超發展的若干意見》。積極轉換理念,認真落實“三個區分”要求,出臺《審計發現相關問題容錯免責實施意見(試行)》,建立寬容失敗、鼓勵創新的容錯糾錯機制。創新方式方法,努力推動由單點離散審計向多點聯動審計轉變、由局部審計向全覆蓋審計轉變、由微觀審計向微觀與宏觀審計相結合轉變,下好統籌資源、整合項目、系統整改“一盤棋”。
四要與推進從嚴治黨打造審計鐵軍結合起來。高標準建設,按照“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優、紀律嚴”的標準,打造適應現代審計要求的干部隊伍。堅持復合型人才培養方向,把審計骨干放到急難險重的一線多崗鍛造;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把“官帽”用于激勵干部出實績見實效上;堅持壓實“兩個責任”,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促進審計干部自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
服務改革發展,把牢“三個環節”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必須在真懂、做實上有收獲,把牢審計服務武漢改革創新、趕超發展的著力點。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把牢審計立項環節的監督事項著力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貼近經濟發展、社會生活和城市治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按照四有審計全覆蓋要求,結合被審計單位收支規模、財政財務管理特點、過去發現問題整改結果和改革創新力度影響等情況,對不同類型的單位合理安排不同的審計頻次、實施不同的審計方式方法。
二是堅持責任導向,把牢審計定性環節的風險防控著力點。秉承法治思維、辯證思維、發展思維,既依法審計,又實事求是,既鼓勵大膽創新,又防止泛化濫用。對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能一概當問題對待,必須以是否符合中央精神和重大改革方向作為審計定性判斷的標準,審慎作出結論和處理,為敢于改革創新者提供審計擔當。
三是堅持結果導向,把牢解決問題環節的審計整改著力點。進一步加大審計跟蹤問效力度,認真落實審計整改報告、審計整改臺賬、審計整改銷號制度。繼續深化完善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機制,由2016年以前“兩報告”制,改為工作報告、整改報告、整改審議意見落實情況“三報告”制,打通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完善制度的全鏈條管理通道。
突出監督重點, 護航“五大工程”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必須在真用、篤行上見成效,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服務推動系列重大工程的強大動力。
一是護航重點改革工程。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創新驅動發展、自貿區建設等重大發展戰略,重點關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管服”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補”、資智回漢、科技成果轉化等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突出揭示和查處重大不作為、亂作為、假作為的情況,當好政策落實“督查員”。
二是護航重點建設工程。圍繞長江新城、亮點區塊、城市綠心、地鐵輕軌等政府目標工程,對城市軌道交通、路橋隧、市政設施、大型場館等重大投資項目開展跟蹤審計,全視角審查投資項目績效情況,從過程的關注轉向更加重視對結果的關注,從投入的關注轉向更加重視對產出的關注。
三是護航重點風控工程。圍繞防范化解經濟運行中的重大風險,重點揭示金融領域、政府債務和權力運行中的風險隱患,及時作出預警、分析原因、提出建議、督促整改,努力促進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促進政府債務實現短期與長遠利益的協同發展,促進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與有關部門共同筑起防范系統風險的“防火墻”。
四是護航重點民生工程。圍繞促進民生保障、改善和發展,重點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重大民生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審計,促進惠民政策落到實處;持續對社會保障、教育、醫療、安居工程、就業再就業等民生項目展開跟蹤監督,促進提高民生資金安全、高效使用;加強對公共文化設施、民生保障正常增長機制的審計監督,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五是護航重點生態工程。瞄準“四水共治”等重點生態工程,著眼于打造濱水生態綠城,在跟蹤落實以前年度水資源保護、城區供水管網改造等審計整改建議的基礎上,重點開展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工程項目績效審計、海綿城市項目跟蹤審計。進一步探索深化領導干部履行自然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責任審計,促進健全完善污染防治、生態修復長效機制。(張年德)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