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資產審計自去年在湖北省全面鋪開,這是審計領域一項全新的課題,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要求,湖北省來鳳縣審計局精心組織,統籌安排,積極拓寬審計思路,探索審計方法,通過“四突破”強化自然資源資產審計。
一是突破知識面,加強理論學習。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涉及面廣泛,包含了土地、森林、水、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大氣污染防治五大領域,目前可供參考的審計經驗有限。針對這項工作,該局成立了審計小組,建立了審計交流群,及時將上級發布的項目相關政策、信息等資料在群里分享,在審計進點前組織審計成員對自然資源資產相關知識進行學習,除常規審計知識學習外,還加強了環境科學、自然資源檢測、地理測繪、自然資源法律法規等專業知識的了解和學習,為編寫審計項目實施方案和數據審計實施方案提供理論依據。
二是突破審計格局,強化部門協作。自然資源資產范圍廣泛,涉及部門多,作為基層審計機關應在合理調配審計力量的基礎上,多途徑優化整合審計資源,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組將審計成員分成三小組,并將審計任務分為林業、國土礦山、水利環保三大塊分小組負責,再由小組與主管部門聯系,傳達審計目標,使主管部門了解自然資源資產的特點,獲取第一手資料,充分運用主管部門的基礎信息和數據。同時,審計小組要熟悉主管部門相關業務管理流程,結合主管部門的專業知識共同研討具體實施方法,通過部門間的靈活協作,既能提高審計的工作效率,又能保證審計的質量。
三是突破傳統審計,創新審計思路。傳統審計通常是建立財政財務收支的基礎上,以資金為主線,通過資金線索發現、揭示問題,而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更加注重資金使用效益或項目實施效果,這就需要審計人員針對自然資源的特點,除傳統的查閱相關數據及考核文件外,還應拓寬思路進行審計:首先,開展技術審計,協調國土、農業、水利、林業、環保、地質、測繪等部門,積極探索運用計算機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專業監測檢測等手段和方法開展審計,提高審計發現問題的精準度和工作效率;其次,開展有目標性的現場審計,根據主管部門提供的數據資料,創新運用審計數據分析對比技術,對疑點數據進行現場核實,到采石采砂廠、養殖廠、水庫水池、林場、垃圾焚燒爐、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等現場勘察;最后,開展問題導向審計,從相關責任單位和部門全面了解全縣在資源環境保護方面的好做法和存在的困難,建立健全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注重從機制體制方面反映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出現的突出問題積極提出解決建議和監督,促進全縣認真落實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
四是突破地域限制,利用社會資源。必要時聘請資源管理部門專業人員參與審計項目,充實審計力量,通過引入資源環境類的社會專業人才和技術參與到審計工作中,強化審計后盾,加強審計監督,降低審計風險,對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遇到的難以應對的專業技術難題提出指導和建議,全面提升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努力形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審計環境。 (覃慧穎)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