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發內部審計工作指導意見
北京市審計局印發《2024年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意見》,從三個方面明確全年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任務。一是堅持黨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細化實化黨領導內部審計工作的制度機制,確保黨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落實落地。二是聚焦主責主業,科學制定內部審計計劃,從重大政策措施落實、預算執行和資產負債損益、內部管理領導干部(人員)經濟責任、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審計等方面,對審計的重點內容、關鍵環節等提出指導意見。三是從開展研究型審計、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規范、健全完善內部審計整改長效機制、加強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以及強化內部審計隊伍建設五個方面提出工作要求。
關注“誠信工程”建設情況
內蒙古自治區審計廳在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預算執行審計中,關注“誠信工程”建設情況。關注信用立法情況,檢查發展改革委牽頭的自治區重點立法項目《內蒙古自治區社會信用條例》起草、論證、修改等推進情況,促進信用法治建設;關注信用信息平臺建設情況,檢查信用中國(內蒙古)信用信息歸集、使用、公示等情況,評價數據歸集是否全面,行政許可、行政處罰、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等本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數據是否歸集完整,公示制度是否落實到位,促進完善信用信息平臺,實現信用信息“應歸盡歸”、“應公開、盡公開”;關注信用數據應用情況,檢查信用信息平臺是否與黨委監督貫通協調平臺對接,實現對失信主體聯合懲戒。結合招商引資、優化營商環境、惠企便民舉措等,推動誠信管理、信用修復、信用融資、誠信氛圍營造等工作有效開展。
實施“審計質量全面深化提升年”行動
貴州省審計廳印發方案,在全省審計機關組織實施“審計質量全面深化提升年”行動。以有效糾治全省審計資源配置、現場管理、文書撰寫、成果運用、督促整改以及審計干部思維理念、能力作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目標,通過系統整治,推動全省審計質量控制體系不斷完善、審計質效全面提升、審計成果運用更加權威高效。主要任務包含審計全流程質量管控5個方面。深化審計質量突出問題整治方面,強調要著力解決審計現場管理不到位問題、復核審理把關不到位、審計文書質量不高等審計業務方面問題。認真落實研究型審計方面,明確要強化審計資源配置、審計對象、重大問題、審計意見和建議、審計發現問題線索、審計成果轉化運用、審后總結、優秀審計項目打造和評選、大數據審計等重點工作的研究。全面推動審計整改“下半篇文章”提質增效方面,明確全面推進構建審計整改工作總體格局、強化審計整改工作考核、推進審計整改信息化建設、以審計整改倒逼提升審計質量等4個重點抓手,全面提升審計整改質效。全面深化審計與其他監督貫通協同方面,明確要深化與紀檢監察機關間溝通協作,深化與巡視巡察、人大監督、財會監督、統計監督等其他各類監督的貫通協同,推動在深化成果運用上相向而行、同向發力,全面提升監督效能。扎實抓好審計干部作風能力建設方面,明確要積極引導全省審計干部主動轉變思維理念、進一步改進優化工作作風、大力提升審計能力水平,全面提升看家本領。
開展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專項審計調查
武漢市審計局開展全市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專項審計調查。聚焦政策執行,圍繞中央和省、市關于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行動方案,武漢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等政策文件,重點審查各類入河排污口污水排放量、特征污染物、水質達標、監管機制建立等情況,助推長江、漢江干流兩側向陸地一側延伸2公里,沿江工業園區向陸地延伸5公里的入河排污口落實整治要求,改善河流港渠水質。聚焦目標任務,對照市專項行動方案和各區工作方案,審查全市1842個長江武漢段入河排污口溯源、分類、命名、編碼、治理、驗收銷號等工作完成情況,重點關注已實施治理的工業企業、農業農村、港口碼頭、溝渠河港等排污口是否達到整治標準,推動長江排口按時高質量完成治理目標任務。聚焦資金使用,重點關注省、市、區財政資金是否按照預算安排使用,資金管理方式是否符合規定,分配依據是否科學、合理,資金監管是否到位等;對長江溯源整治工程和服務類項目中發現的財務管理不嚴格、不規范,資金撥付不合規等問題,深入剖析原因,提出整改建議,促進資金合規管理使用。聚焦治理效益,聚焦雨污分流、農業面源污染、工業生產廢水等治理情況,立足“一口一策”和整治驗收計劃,審查各類治理項目的建設程序、合同管理、項目績效等內容,推動進一步規范入河排污口管理、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持續推進長江高水平保護。
策劃編輯:高天
責任編輯:何曉源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