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記者 王 珂 魏哲哲
6月23日,受國務院委托,審計署審計長胡澤君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作了關于2016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胡澤君表示,審計署對2016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了審計,重點審計了中央財政管理和決算草案、部門預算執行、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扶貧等重點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從審計情況看,中央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較好,中央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預算的100.02%,保障了發展需要。
中央財政資金使用績效進一步提高
胡澤君表示,中央財政管理及決算草案審計方面,審計部門重點審計了財政部具體組織中央預算執行和編制中央決算草案、發展改革委組織分配中央基建投資情況。從審計情況看,財政部和發展改革委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加強財政和投融資管理,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投入,財政資金使用績效進一步提高。
從財政管理和預算執行具體組織實施情況看,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主要是:
部分預算分配和管理還不夠規范。包括,部分項目預算安排未充分考慮上年執行情況。在財政部代編的預算中,對中央節能支出等上年執行率不足30%的6個項目,2016年仍安排預算27.45億元、執行率仍不足30%,其中兩個項目預算連續兩年未執行。
轉移支付管理還不完全適應改革要求。包括,一般性轉移支付與專項轉移支付界限還不夠明晰。一般性轉移支付的七大類90個子項中,有66個具有指定用途,安排預算總額比上年增長13%;體制結算補助和固定數額補助中有76%指定了用途。
財稅領域部分事項改革亟待深化。包括,政府購買服務改革部分措施不到位。此項改革2014年即已啟動,但至2017年4月底,中央部門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尚未出臺;抽查的73家中央單位有44家未在預決算中反映政府購買服務情況。
胡澤君表示,對審計指出的問題,財政部、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正在研究,采取深化改革、改進管理、完善制度等措施加以整改。
審計糾正違規收費、收回沉淀資金等667.71億元
胡澤君表示,各項審計都關注了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并全力做好跟蹤審計。從審計情況看,有關部門和地方能夠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加強資金盤活和統籌使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補”任務落實,取得顯著成效。
審計堅持邊跟蹤審計、邊督促整改,按季度報告和公告審計結果,推動大部分問題在審計中得到糾正,促進完善措施812項,取消、下放行政審批和資格認證等315項,停止或取消收費239項;糾正違規收費、收回沉淀資金等667.71億元,處理處分4113人。
胡澤君表示,近期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放管服”改革有些具體措施尚未完全落地。審計發現,至2017年3月底,電力安全培訓機構資格認可、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工程師資格認定等21項審批認證等事項未按要求取消、下放。
涉企收費管理機制還不夠健全。有關地方和部門近年不斷加強涉企收費治理,亂收費、亂攤派問題得到一定遏制,政府收費規范性有所提高,但有些領域收費的種類較多、標準偏高。
個別地方和企業未嚴格落實淘汰化解產能相關要求。審計18個省發現,至2016年底,有3個省未按要求關閉或違規批復67處煤礦、涉及產能1259萬噸,違規為在建項目辦理備案手續、涉及煉鐵產能133萬噸。
有的政府投資基金和支持小微企業措施未達預期效果。抽查的16個省至2016年底設立政府投資基金235只,實際到位資金中引入社會資本僅占15%;有的基金運作市場化程度不高,其中122只基金的管理公司由政府部門直接指定,103只基金的管理公司有342名高管或投委會成員由政府部門直接指定或委派。
部分地方政府債務增長較快,有的還違規舉債。至2017年3月底,審計的16個省、16個市和14個縣本級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政府承諾以財政資金償還的債務余額,較2013年6月底增長87%,其中基層區縣和西部地區增長超過1倍。
對審計指出的問題,有關部門和地方正在研究整改。
扶貧資金尚需進一步精準聚焦
胡澤君還介紹了扶貧資金審計、金融審計、重點專項資金審計等方面的情況。
扶貧資金審計方面,持續跟蹤審計了扶貧資金管理使用和扶貧政策落實情況,并重點抽查20個省的15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從重點抽查的158個縣看,扶貧資金在一些地方具體使用中尚需進一步精準聚焦,個別地方存在扶貧舉措不實等問題。審計指出問題后,有關地方和部門已追回或盤活扶貧資金6.48億元,促進完善規章制度42項,處理處分44人。
全國醫療保險基金審計方面,審計發現,各地持續加強全民醫療保險工作,醫療保障能力穩步提高,但一些地方落實政策還不到位,基金管理仍存在薄弱環節。審計發現,至2016年6月,有2.65萬家用人單位和47個征收機構少繳少征醫療保險費30.06億元。審計指出問題后,有關地方和單位追回或補充安排資金15.64億元,調整會計賬目14.07億元。
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方面,2016年,各地各部門積極推進安居工程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城鄉居民居住條件明顯改善,但一些地方仍存在資金使用和項目管理不規范問題。審計發現,至2016年底,因安居工程資金籌集撥付與建設進度不匹配等,有532.3億元超過1年未及時安排使用。審計指出問題后,有關地方和單位追回資金9.05億元,取消或調整待遇1.91萬戶,清理收回住房3183套,處理處分315人。
從跟蹤審計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8家重點商業銀行信貸投放情況看,這些銀行加大重點領域信貸支持力度,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和防控,金融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但審計也發現一些問題,包括資金投向仍需進一步優化,8家商業銀行2016年信貸規模增長8.9%,但與企業生產經營聯系密切的貿易融資有所下降,涉農貸款下降3.27%。審計指出問題后,相關金融機構采取清收貸款、加固抵質押、完善手續等措施進行整改,修訂制度和工作流程13項,處理處分70人。
■短評
脫貧攻堅,審計要做助推器
2016年度審計工作報告揭示的扶貧資金的問題,比如在一些地方具體使用中尚需進一步精準聚焦、個別地方存在扶貧舉措不實等,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審計工作報告顯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下,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績。但是,審計發現的扶貧工作中的一些問題必須引起重視。比如,有些地方精準識別等基礎工作不夠扎實,導致一些生活困難的群眾無法得到及時幫助;有的地方存在追求短期效應傾向,花了大量資金的扶貧項目因脫離實際而無法發揮作用;有的地方扶貧資金統籌和監管還未完全到位,資金使用效率打了折扣……
針對審計指出的扶貧領域的問題,有關地方和部門已追回或盤活扶貧資金6.48億元,促進完善規章制度42項,處理處分44人。一系列整改措施,有效降低了類似問題再發的概率,讓審計工作成效發揮持續作用。
打贏脫貧攻堅戰,任務艱巨。扶貧工作越往后,越要注重方式方法,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果,加大扶貧政策落實力度。審計應瞄準扶貧資金和扶貧政策,加強監督和績效評價,當好脫貧攻堅的“助推器”,讓好政策真正惠及貧困人口。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24日 04 版)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