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3日,審計署發布了關于18個省節能環保重點專項資金審計結果公告。圍繞有關審計情況,記者采訪了審計署資源環境審計司負責人。
一、為什么審計署要開展這次節能環保重點專項資金審計?審計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為推動中央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等任務落實,促進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審計署對2015和2016年中央轉移支付給18個省份的節能環保重點專項資金進行了審計。審計的重點專項資金包括:專項用于“去產能”企業職工安置的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用于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園區循環化改造6個方面的節能減排補助資金等。
審計的主要內容包括兩方面:一是節能環保重點專項資金的申請、撥付、使用和結存情況。二是節能減排相關目標任務完成和績效情況,具體包括,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鋼鐵煤炭行業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和園區循環化改造、建筑節能改造4方面的工作實施及績效情況。
二、審計發現節能環保相關工作開展情況怎樣?
答:從審計情況看,各地區能夠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積極采取措施落實目標責任,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從舉措上看,大部分地區成立了化解淘汰過剩落后產能工作協調小組、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推廣應用工作領導小組等專門的部門協調機構,出臺了省級配套政策、實施方案等;有的省投入了相當規模的配套資金。從效果上說,18個省總體上較好的完成了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新能源汽車推廣和充電設施建設、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等計劃任務,園區循環化改造和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建設方面也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審計也發現部分節能環保專項資金申請管理使用不規范,部分地方還存在落后煤礦未按要求關閉或納入去產能規劃,部分新能源汽車補貼偏高、已售出車輛運行效率低,節能減排示范城市和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部分項目未按期開完工或未發揮預期效益,部分省份已安裝的熱計量裝置閑置或未充分發揮作用等問題。
三、審計發現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的情況怎樣?
答:從審計情況看,17個省均較好完成了鋼鐵煤炭行業化解淘汰過剩落后產能工作,職工安置總體平穩有序。
審計也發現個別省份存在落后小煤礦和開采范圍與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重疊的煤礦,未按要求關閉或納入去產能規劃,個別省份違規批復新增產能等問題。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個別省份按照政策應予2016年底前關閉或納入去產能規劃有序退出的煤礦,由于缺乏補償機制,債務難以解決等原因,未被地方政府作為去產能任務納入2016年及以前年度的去產能計劃,也未被作為已完成的去產能任務上報,因而不影響地方政府2016年及以前年度的去產能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審計指出問題后,相關部門、地方已計劃將這些煤礦區分情況,分別納入2017年去產能范圍和“十三五”去產能規劃范圍。
四、如何理解“在未落實產能置換的情況下,違規批復25處煤礦新增產能506萬噸”?
答:按照《國務院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國發[2016]7號文)規定,從2016年起,3年內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項目和產能核增項目;確需新建煤礦的,一律實行減量置換;在建煤礦項目應按一定比例與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掛鉤。公告指出的問題是指個別省份在未落實淘汰落后產能或化解過剩產能置換指標的情況下,違規批復新增煤炭產能。
五、審計發現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情況怎樣?
答:“十二五”以來,我國將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全球領先,據有關方面的數據,2015年和2016年的產銷量連續居世界首位,2009年以來已累計推廣超過100萬輛,占全球市場保有量的50%以上。從新能源汽車推廣情況看,審計涉及的18個省的推廣總量超過了這些省的計劃推廣總量。但審計發現了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有些車型的補貼標準偏高,一些企業通過關聯交易獲取補貼;售出的部分車輛存在閑置和行駛里程不足3000公里現象。對于這些問題,相關部門已經開始有針對性的調整完善相關政策,比如,降低部分車型補貼標準,將非個人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累計行駛里程須達到3萬公里作為申請補貼條件之一等。
六、審計發現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和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存在哪些問題?
答:節能減排綜合示范城市是以城市為平臺,通過整合現有的節能減排財政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系統的、整體的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爭取在示范城市實現“產業低碳化”、“交通清潔化”、“建筑綠色化”等一系列目標。園區循環化改造是按照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對產業園區從空間布局、產業結構、產業鏈延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搭建等方面開展改造優化,達到資源高效利用和廢物排放量大幅降低的目標。
這次審計主要涉及2015年到2016年中央財政安排用于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和園區循環化改造方面的資金,相關的節能減排示范城市和循環化改造園區大部分仍處于項目實施期。審計主要從項目著手,發現了兩方面問題,一是部分項目未按期開完工,二是部分已經建成的項目沒有發揮預期效益。出現這兩個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如一些項目前期準備不充分,項目發生變更或相關單位自籌資金不到位,導致未能按期開工;一些項目因配套工程或產業鏈上下游關鍵項目未建成而無法按期完工,或建成了卻無法發揮作用;還有的項目由于對風險估計不足或運行管理不嚴,未能發揮預期效益等。
七、應如何看待北方采暖區部分建筑未實行按用熱量分戶計價收費的問題?
答:由于不同年代建筑和同一建筑不同位置用戶熱耗不同,特別是位于“邊頂底”的用戶熱耗大、按用熱量計量收費高,致使居民實施供熱計量改造意愿不高等原因,部分地區供熱計量收費推進緩慢,大量建筑未實行按用熱量分戶計價收費,已安裝的熱計量裝置閑置或未充分發揮效益。
八、節能環保審計的整改情況怎樣?
答: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整改。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在5月份組織到相關省市開展了去產能情況現場核查并督促整改。相關地方政府通過召開整改專題會等方式,明確整改措施,落實整改責任;有的還成立整改專項督察組、協調領導小組等專門小組,對整改情況進行督察、巡查;截至2017年5月底,已整改收回資金或歸還原資金渠道2.34億元,補撥0.86億元。部分省份已出臺了相關資金管理辦法,完善了相關制度。有的地方加快了項目建設進度,部分未完工項目已經完工,未開工項目已開工或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取消。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