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摸清國企底數 助推國企深化改革——重慶市審計局首次實施全市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審計調查成效初顯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重慶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和加大國資國企審計監督力度的部署,加快建立健全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審計監督體系,重慶市審計局創新工作機制,組織全市審計系統200余人,運用數字化審計方式,采取“統一組織協調、統一填表口徑、統一定性處理、統一匯總報告”的組織模式對全市國有企業資產管理情況進行了審計調查。在全面摸清國有企業底數、產業布局、經營狀況的基礎上,揭示了國資監管體制機制及國企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審計結果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一是鎖定調查對象,為推進國企審計全覆蓋及經常性審計打下基礎。
針對國企監管職能分割在市、區縣兩級財政、國資和其他部門的現狀,為將全市國企納入審計監督視野,進一步深化對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的審計監督,該局通過對財政、國資、編制、工商及企業主管部門多方數據實施數字化審計,鎖定調查對象、全面摸清底數,為推進國企審計全覆蓋及經常性審計打下了基礎。二是推行“全面調查+典型調查”,揭示國企現狀及改革重難點問題。10項調查內容劃分為“全面調查”和“典型調查”事項,分兩個階段錯時推進。“全面調查”針對所有國有企業,即采取自查填報、抽查審核、重點延伸的方式開展,重在摸清底數,反映國資布局、國企經營及境外投資現狀,向市委、市政府報一本“明白賬”;“典型調查”針對僵尸空殼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等特定對象,重在揭示國企改革、投資運營等方面存在的典型問題,為市委、市政府深化國企改革提供決策參考。
為合理配置審計資源,確保審計調查取得實效,該局將三是深入分析研判,助推國資國企深化改革。
通過審計調查,揭示了全市國資國企運營及資產管理方面的風險隱患和體制機制缺陷,并結合審計調查所掌握的部分主管部門、區縣在推進國企改革、減幅縮鏈、處置僵尸空殼企業等方面好的經驗做法,從完善制度、清理整合、加強監管、推進改革的角度提出了審計建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審計結果,已召集市財政、國資等部門召開會議,結合落實審計整改,專題研究建立國企全覆蓋監管機制以及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思路措施,審計推動深化改革的職能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汪宇鴻)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