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工作人少活重,審計質量不高導致審計風險,怎么辦?” 四川省成都市審計局局長曾軍的思路是,“要找規律,破難題、有實效。換言之,要找到真正能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不是為創新而創新。”
成都市375個鄉(鎮、街)(以下簡稱鄉鎮),即使按5年任期輪審一次,每年也要完成150多個。但事實上卻是離任審計比輪審多得多,所以每個區(市)縣每年完成的鄉鎮經責審計項目都不會少于20個,而每個區(市)縣的經責審計工作人員就區區3、4人,工作壓力相當大,質量也難以保證。如何破解?成都市審計局根據經責審計具有同質化的特點,結合長期積累的經驗,提出了以業務“標準化、規范化”破解難題的思路,前不久,組織編寫完成了《成都市鄉鎮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操作指南》,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促進了鄉鎮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規范、科學和高效。
這個操作指南如何,審計干部高興且驕傲:“一圖看懂。”
找準給三個方面問題
為對癥下藥,成都市審計局組織開展了前期調研,摸準當前鄉鎮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三方面主要問題。
審計內容統一性不夠、系統性不足??陀^上鄉鎮因所處地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管理體制不同、自然條件及地方特色不同,導致其職責任務及經濟事項差異大。由于缺乏統一、明確、細化的規定,加之地域差異,各地對審計內容的關注存在較強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影響了審計的全面性、科學性。
經責審計特征不明顯、重點不突出。仍習慣于傳統的財務審計,對如何圍繞權力運行、突出經濟責任監督把握不準。重財經法規檢查,輕履職盡責審查,而忽視了圍繞經濟責任,全面關注領導干部遵守其他法規和盡責情況。往往只盯住是否存在經濟問題而對全面履行經濟責任、推動科學發展的情況核實不夠。
審計方法的針對性不強、效率性不高。審計步驟方法操作較隨意,更多是按審計人員的經驗開展,受個人素質、能力影響較大。審計資料收集不完整、不系統,難以一次性向被審計單位提供審計所需的資料清單,邊實施審計,邊提取資料,影響工作效率,在送達審計中表現尤為突出。鄉鎮職責涉及面廣,各類經濟事項相互交織,審計部門對相關法律法規缺乏系統規范的收集和整理,審計人員對標準掌握程度不一。
24項重點和58項詳細內容
厘清七方面曾軍的設想是:系統化、規范化地解決“審什么、怎么審”的問題。
回歸到對經濟責任內涵的理解和中央、省上文件關于經責審計內容的規定,立足全面性,梳理出七大方面的審計內容框架。
結合中央和省上文件規定內容、基層實際審計內容、鄉鎮現實職能設置情況,進行發散性分析、回歸性合并、完整性補充,確定了24項審計重點內容,按一定邏輯關系,歸并到七大類框架下,形成相對嚴密的體系。
對審計重點內容進行進一步分解,并針對實際工作中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細化梳理出58項審計關注內容。
操作流程制作“七幅圖表”
主要內容包括,審計統籌推動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貫徹執行重大經濟政策、法規和決策部署,重大經濟事項決策和執行,財政財務收支及國有資產管理,內部管理及對下屬單位及村社區的監督,履行黨風廉政責任制及廉潔從政及其他情況,七個方面、“七幅圖表”。
成都市審計局展示了“七幅圖表”,就是他們的操作流程,每一個圖表將“審計重點”都羅列得非常清楚。
例如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審計,要求必須認真梳理出地方性特色資源,掌握相關開發利用和保護的政策性要求和具體任務,要進行實地考察核實,防止簡單抄襲工作總結。關注產業環保政策執行和重要污染源治理,認真核實淘汰落后產能執行效果、新引進項目環保把關是否履職到位,要注意現場考查項目運行,“聽取群眾評價,不能簡單采信考核結果和統計數據。”這樣的要求也明明白白寫進了指南。
曾軍還列舉了幾個關鍵環節的關鍵點。
圖表指引,“重大政府投資項目決策及實施情況”重點抓住五個容易出現的問題:不按程序決策的問題,建設手續不合規的問題,不按規定招標比選的問題,工程造價控制不嚴的問題,套取騙取項目資金的問題。
圖表指引,“招商引資及對外經濟合作事項”中主要把握兩點:一是查明鄉鎮在招商引資中的職責任務和決策權限,看在權限范圍內是否有違反政策規定的決策事項,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問題;二是對外經濟合作事項中主要看合作協議是否隱藏著對政府不利的條款和投資風險,是否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圖表指引,“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重點在兩個關鍵問題上著力:一是關注民生類、補貼類、建設扶持類專項資金是否存在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的問題;二是關注專項工作經費被侵占挪用或巧立名目套取資金、亂發補貼的問題。
圖表指引,“拆遷資金管理情況”核心是要揭示出存在的違紀違法問題,防范審計風險。一是注意揭示采取上下串通、虛報冒領、虛增補償標的等手段,騙取侵占拆遷資金的問題;二是注意揭示擠占挪用拆遷資金,違規報銷費用和大規模發放拆遷獎金補貼的問題。
圖表指引,“賬戶、存款、現金、票據及資產管理情況”注意常見的幾個問題:一是在現金管理中,采取存在公款私存、坐收坐支、白條抵庫甚至貪污挪用等問題;二是收支管理中采取變造票據憑證、虛構支出事項、以白條等違規票據或未經審批列支等方式,套取、侵占財政資金或私設“小金庫”的問題;三是在票據管理中采取銷毀、隱匿收費票據、收入不帳等方式貪污挪用財政資金的問題;四是在資產管理中不按規定程序處置國有資產,處置價格偏低,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
實際作用已經顯現
《操作指南》畢竟是文字上的,會不會淪為“紙上談兵”,這也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
成都市今年全市鄉鎮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85個項目已經全面鋪開,71個已經完成,查出各類問題金額2.03億元。據試點的區(市)縣審計機關傳回來的消息,歸納起來好處主要有兩點:一是規范化的業務《指南》方便更多的審計人員學習,可促進審計人員素質得到快速拓展和提升;二是有了可資借鑒的規范化標準,避免了因審計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而造成執法尺度不一的情況,防范審計風險。三是既有利于審計組快速地發現問題并完成審計項目,也方便對審計項目的質量考核,確保了審計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為求實證,筆者來到正在開展的溫江區永寧鎮黨政主要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現場,繁忙中,項目組負責人張文英抬起頭來說:“以前,我們開玩笑說,經濟責任審計太難把握了,感覺是盲人摸象,無從著手,無從評價?,F在好了,手中有尺度了”。“明白清晰,但絕不簡單”。曾軍說,“嚴格按照指南操作下來,就可以很好地解決經責審計標準不規范,對審計結果的評判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并且質量和效率也都將有一個大的提升”。
但曾軍的目標遠不只是對“鄉鎮領導經濟責任”的改革創新。“今年我們已進一步總結提煉出了區(市)縣長經責審計標準化、模塊化審計的方法,并在全市進行推廣。今后甚至還要積極探索在財政審計、企業審計等更多領域的標準化實踐。”曾軍說。
成都審計,創新改革的步伐將越來越快,我們也期待更多的精彩。(曾真 夏明)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