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審計監督職能,更好地服務廣東改革發展大局,圍繞廣東省在全國率先制定的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及五個行動計劃,廣東省審計廳結合全省審計工作實際,通過制定下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推進情況及對應行動計劃落實情況的“1+5”跟蹤審計要點形式,明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跟蹤審計的重點和要求,整合全省審計資源,從今年6月起每月持續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題跟蹤審計,全力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廣東省審計廳把審計監督的切入點和著力點聚焦服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努力推動“去降補”重點任務貫徹落實。一是服務堅定不移去產能。重點關注國企“僵尸企業”推進處置情況(結合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工作落實情況)和非國有規模以上“僵尸企業”出清重組情況、落后產能淘汰工作落實情況和過剩產業壓減產能情況、珠三角地區梯度轉移產業任務落實情況和粵東西北合作共建示范園區落地推進情況。二是服務多措并舉去庫存。重點關注開發商自持物業經營、將庫存工業商業地產改造為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等非商品房去庫存措施落實情況,以及省屬國企專業化住房租賃平臺建設等住房租賃市場培育情況。同時結合戶籍制度改革落實情況和住房保障政策落實情況的審計,重點關注三四線城市引導住宅消費,通過“人”的城鎮化有效化解商品房庫存的情況。三是服務堅守底線去杠桿。結合開展地方金融機構運行風險、小額貸款公司運營情況等專題審計調查,關注農信金融系統和互聯網金融等風險易發高發領域和環節,關注涉眾型金融風險案件處理,防范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四是服務千方百計降成本。加強對中央和省降成本各項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審計監督,幫助企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稅負成本、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電力等生產要素成本和物流成本,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正稅清費,進一步清理規范中介服務項目和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促進形成企業發展與宏觀經濟發展良性循環的格局。五是服務扎扎實實補短板。突出抓好補短板項目和資金的審計監督,重點關注城市公共安全、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等農村基礎設施、交通網絡互聯互通、環保設施、信息化和城市地下管網、人才供給等方面的短板,加快重點項目建設進度。
同時,廣東省審計廳對全省審計機關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跟蹤審計提出具體要求:一是在審計中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把握依法審計、鼓勵創新、推動改革的三大原則,嚴格遵循“三個區分”,實事求是地進行審計定性判斷,將審計工作融入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充分發揮審計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充分利用審計積累的數據資料優勢,根據省審計廳統一下發審計要點進行重點審計和反映,全年持續跟蹤各項行動計劃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和揭示偏離政策要求、影響政策落實的突出問題,確保各項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實際、更加有力有效。三是做好全年審計與各月審計相銜接的謀劃工作,明確和把握好各月審計重點,分月有重點的持續跟蹤,確保工作有點有面、有效銜接、成果反映及時。同時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措施跟蹤審計與決算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專項資金審計等其他專項審計的銜接配合,其他審計中發現涉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措施落實方面的問題,要在政策落實跟蹤審計報告中充分、及時反映。四是查清問題、定準責任,及時告知被審計單位審計發現的問題,做到邊審計、邊通報、邊督促整改,以審促改,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順利推進、取得實效。(陳巖)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