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前方指揮部向徐州市審計局發來感謝信,感謝該局在援疆審計中運用新技術實施遠程審計,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保障援疆資金高效、安全使用,對援疆工作順利開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年來,由于對口援建項目的投入資金大、地域分布廣、時間跨度長等因素,項目和資金的監管任務尤為繁重,如何管好、用好援建資金成為援建方和受援方兩地人民都非常關注的一件大事。為此,徐州市審計局以“全面覆蓋、實時監督、有效服務”為目標,探索運用BIM平臺實施新疆奎屯衛生服務中心項目遠程審計,實現審計資料采集、處理、傳輸的網絡化、實時化,達到遠程實時監控、全程跟蹤、動態管理的目的,減少審計成本,增加監督透明度,提高了遠程審計的質效。
開設遠程端口,實現數據共享利用
“過去幾年,我們局每年要派出審計組多次往返新疆奎屯市開展審計,審計組一般現場工作要一個月之久、花費10余萬元,而且審計多為節點性的,難以對工期進度、項目質量和投資額度實施有效的控制?,F在運用BIM平臺后,整整節約了一半的審計時間和70%的審計經費,而且對項目的全過程實現了真正意義的跟蹤監督。”一名援疆審計主審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話。為了將BIM平臺打造成援疆審計的尖兵利器,徐州市審計局做了充足準備,一方面派出工作組為奎屯市審計局、項目建設監理單位等開設BIM平臺遠程接入端口,進行BIM應用培訓;另一方面建立了衛生服務中心項目BIM模型,增加模型構件的量、價、時間等數據,形成大數據資料庫,與奎屯市有關單位共享使用,并得到了參建各方的確認。圍繞各方認可的統一模型,審計組人員利用BIM平臺,遠程調閱現場進度、質量、資金等情況,智能化地完成模型碰撞檢測、標底復核、施工圖會審、工程量核算、進度款支付審核等復雜工作。
兩地實時互動,實現遠程質量控制
輕輕點擊幾下鼠標,電腦屏幕上立即展現出4000多公里外的新疆奎屯市衛生服務中心的建筑模型、現場進度照片、工程數據資料,審計人員遠在徐州即實現了全過程質量跟蹤控制。該局要求奎屯市現場人員利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定期上傳工程項目的文檔、圖片、影音等資料,尤其是審批、變更資料與隱蔽工程資料等。審計人員通過BIM平臺實施遠程審核,及時了解投資項目基本建設程序的執行情況,檢查建設規劃、用地批準、施工許可、項目設計等文件是否齊全、有效,并針對審核中發現的問題,直接提出審計建議與意見,推進項目開展。如對該建設項目擬采用磚混結構的情況,該局通過平臺要求奎屯方面在安全構造上進行強化,確保符合國家相關建設標準??拖嚓P單位進行了積極整改,加大設計、施工過程中安全審核力度,提高構造柱、圈梁以及其他建筑材料的強度等級,有效增強工程的強度和抗震能力。該局將其作為后續跟蹤審計的重要關注點,確保項目建設質量。
徐州市審計局領導、有關處室和審計組成員利用BIM平臺與奎屯方面進行雙向互動,實時查看工程進度、質量、安全等情況,發現問題后通過平臺下達審計意見,要求奎屯方面及時上傳整改意見和圖片,形成質量問題和整改效果的一對一數據鏈,便于審計人員后期追溯。如該項目一處基坑正常開挖后,審計人員發現上部雜土比較松散,易出現坍塌現象,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遂通過BIM平臺向奎屯方面提出整改要求。該項目的建設、施工、設計等六方主體一致同意增加擋土墻加固方式進行整改,并通過平臺上傳了六方簽字蓋章的工作聯系單。該局分管領導通過BIM平臺作出了批復,要求有關方面做好現場增加工程量的計量審核和簽證工作,及時上傳基坑處理的整改照片,確保整改到位。一名施工現場的負責同志也感受到了明顯的變化,“以前都是打聽徐州市審計局啥時候派人來,要來的時候再抓緊排查問題,把以前的問題整改掉,現在必須立馬就改,整改結果也得及時上傳,感覺像帶了個緊箍咒,隨時都會被檢查監督,容不得一點馬虎”。
緊盯資金流向,實現遠程造價控制
近幾年,工程進度款和結算款支付的準確性一直是困擾審計人員的難點,工程款的超付問題也是工程審計關注的重點問題,有時大額超付的背后還可能存在貪污賄賂等嚴重違法犯罪問題。運用BIM平臺進行審計后,BIM模型的每一個構件均能與工程量和造價數據一一對應;現場實施發生變更,通過修改模型,相應的工程量、工程造價也隨之變動,能夠實現自動化計算,從而實現進度款審核、結算審核等造價控制環節的高效、準確運行。在模型建立、造價計算的任何一個環節里,審計部門、建設監理單位等均通過BIM平臺實時進行查詢了解,對爭議內容提出意見要求并共同確認,保證了援疆資金的支付完全在陽光下運行,經得住時間和歷史的檢驗。“過去是有限的幾雙眼睛,現在是數不清的眼睛,時刻注視著援疆資金的動向。”一名前方援建指揮部的同志發出這樣的感慨。
項目實施過程中,徐州市審計局利用BIM平臺實時了解衛生服務中心工程形象進度,框選BIM模型對工程量、造價進行快速統計分析,形成可以精確到構件級的工程量報表,為工程甲供材采購、項目資金計劃、造價審核等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在審核工程造價的過程中,審計人員將項目預算書導入BIM平臺,設置偏差警戒百分比,BIM平臺自動篩選出超過警戒值的清單項,發現安裝工程預算漏項48項,漏算造價14.94萬元,占安裝總造價的6%;土建部分工程量多處計算有誤,4個子項多算造價17.37萬元,5個子項少算造價13.61萬元。該局通過平臺向有關單位下達審計意見書,要求他們按時整改,有效避免了后期項目超預算、造價失控等問題的發生。傳統辦法下造價審核至少需要一周到半個月時間,現在僅需要1-2個小時就能快速準確完成。傳統意義上的工程結算審計也被取而代之,由于跟蹤審計過程中所有變更信息及現場簽證均已更新進BIM模型中,此時只需要選擇整個模型,該項目的結算總價也會在瞬間高效計算完成,完全顛覆了傳統的工程結算審計動輒1年甚至幾年時間的概念。(趙慧慧、范愷、姚步松、王玉金、劉玉娟)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