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審計學會會長董大勝接受了記者采訪。董大勝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審計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成績令人矚目;希望審計工作能夠在這樣的基礎上,以創新精神謀劃“十三五”審計工作,再譜輝煌。
董大勝說,劉家義審計長在去年底召開的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對“十二五”期間的審計工作作了全面總結和回顧,其中幾個方面令人印象深刻。
一是審計理論創新指導審計實踐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十二五”期間,在提出充分發揮審計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免疫系統”功能這一理論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國家治理與國家審計的關系,后來又提出國家審計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把國家審計放在國家治理的大格局中來認識和定位,意義十分重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把深化改革的目標定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對搞好“十二五”的審計工作提出了指導。這也說明審計署黨組在研究國家審計和國家治理的關系上具有前瞻性。
二是審計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方面取得的成績更加突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審計署組織對穩增長等宏觀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連續進行跟蹤審計,對促進中央宏觀調控的落實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三是審計工作在反對腐敗促進黨風和社會風氣好轉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力度不斷加大,審計機關在審計工作中注意查出腐敗案件線索,配合紀檢、監察、巡視等工作,在反腐敗斗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落實黨的“八項規定”要求,促進黨風和社會風氣好轉方面,也發揮了突出作用。
四是審計署黨組更加重視審計干部的隊伍建設,更加重視審計機關的黨建工作。在干部的思想建設、素質建設、能力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很好成績,為完成審計工作提供了良好保障。
針對“十三五”期間審計應如何開展工作,董大勝認為,要圍繞去年年底全國審計工作會議部署,以創新的精神謀劃好“十三五”審計工作。
第一,要更好地履行法定職責,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要以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為抓手,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做到全覆蓋。促進審計監督全覆蓋,既要著眼于審計機關內部,包括科學制定審計計劃,突出審計重點,改進審計組織方式,采用現代化計算機審計方法等。同時,也要著眼于審計機關外部,一方面要整合政府間的專門監督力量,充實審計隊伍,促進審計全覆蓋,同時也防止重復監督,提高監督效果。另一方面,就是注意推動各部門各單位內部控制建設。要對一些分配使用公共資金、政府采購、國有資產監管、國有公共資源轉讓、公共工程建設等關鍵部門和關鍵崗位實行分級授權、分事行權、輪崗、內部流程控制等,防止權力濫用。這樣,不僅對加強各部門管理、預防腐敗有重要意義,對于審計工作的提質增效也有重要作用。
第二,審計要更好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十三五”期間,審計要繼續貫徹落實好這一重要方針。經濟發展已經步入新常態,“十三五”規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經濟運行去杠桿、工業去產能、樓市去庫存、降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補供給側和人力資源短板等任務,這些都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審計要研究怎么圍繞好這些中心任務開展審計工作。
第三,要更加重視提高審計質量。在做到審計全覆蓋過程中,更要注意提高審計質量,要全面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能夠做到重要方面審計不遺漏、準確界定發現問題的性質、依法實事求是妥善處理好發現的問題。做到以上這幾個環節,對于提高審計質量將會是一個比較好的保障。
第四,要更加注重抓好審計干部的隊伍建設。首先要更加深入細致地抓好黨建工作和干部思想建設,要在“三嚴三實”學習教育活動基礎上,搞好“兩學一做”。對審計系統的公務員隊伍,要在加強思想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加快推進審計職業化建設,在公務員法的框架下推進在審計機關實行行政職務和專業技術職務的并行,建立審計干部的職業保障制度。以此,在新時期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秀的審計干部隊伍,更好地適應新常態下審計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最后,從中國審計學會的角度,還是要強調深化審計理論的研究工作。要繼續在國家治理理論基礎上,深入研究審計監督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自然資產資源離任審計、國企境外投資審計、政策落實跟蹤審計等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最終給審計工作實踐以有力指導。(高建飛)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