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審計廳以全國審計工作會議精神為引領勾勒“十三五”審計工作圖
近日,青海省審計廳認真學習貫徹中辦國辦《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和全國審計工作會議精神,對照五個“坐標”,勾勒出全省“十三五”審計工作“五大規劃圖”。
——圍繞獨立性,實施“制度建審”規劃
。牢牢把握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這個核心,加強全省審計工作的統籌管理。一是創新審計管理體制。強化上級審計機關對下級審計機關的領導,優化審計機關內部架構,優化配置全省審計資源,推動健全履行法定審計職責保障機制。二是創新審計管理制度。改進審計機關領導干部管理制度,健全對省以下審計機關的業務管理、質量檢查、綜合考核機制、上下級審計機關審計成果共享和重大事項報告等制度,保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三要創新項目管理模式。強化全省審計機關“一盤棋”理念,采用靈活多樣的審計方式方法,努力實現多專業有機融合、多層級優勢互補、多部門高效協同,實現上下聯動、力量聚合。四要創新行為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審計執法責任制、對審計機關的外部審計和執法檢查制度,制定符合全省實際的《審計業務操作指南》;強化審計質量控制,加強對審計機關主要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切實把審計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立足全覆蓋,實施“效能立審”規劃
。牢牢把握審計全覆蓋的部署,緊緊圍繞劉家義審計長“審計一體化”的要求,盤活審計資源,創新審計機制,加大審計力度,增強審計監督的整體效能。一是實現審計對象全覆蓋。完善更新審計對象數據庫,設定相應的動態管理層級,切實把全部審計對象納入監督視野,準確把握應覆蓋情況、已覆蓋情況及其實時變化情況,確保從源頭上實現總體把握,避免條塊分割。二是實現審計任務全覆蓋。確定不同審計對象的審計頻次和組織管理模式,科學編制中長期審計項目計劃和年度計劃,努力實現審計計劃管理從“任務型”向“戰略型”的轉變,增強審計工作的整體性、宏觀性和全局性。三是有重點、有步驟、有深度、有成效的推進審計全覆蓋??茖W把握省委省政府工作的戰略重點、優先順序和推進方式,著力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審計監督體系,對涉及全局或行業性的重點資金和重大項目進行全面審計,對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項審計,確保應審盡審、審深審透。——突出職業化,實施“人才興審”規劃
。緊扣青海實際,建立符合審計職業特點、分類科學、權責一致的審計人員管理制度和職業保障機制。一是抓統籌,優化隊伍專業結構。探索建立審計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審計專業技術類公務員職務序列,完善審計人員選任機制,健全審計職業保障機制,把好“入口關”“進階關”,逐步提高法律、工程、環境保護、計算機等相關專業人才比例,優化審計隊伍的知識和能力結構。二是抓“龍頭”,優化領導班子結構。以選配好“一把手”為重點,選優配強各級審計機關領導班子,維護好審計機關領導班子穩定。以實現好審計決策為目標,著力加強班子建設,進一步提高領導干部把方向、謀全局、帶隊伍、提質量的綜合能力。三是抓骨干,促進整體提高。建立分級選拔、重點培養、跟蹤管理、有效使用的專業領軍人才隊伍建設機制,大力實施業務骨干人才培養、急需人才培養、青年審計人才培養、復合型人才培養等人才計劃,逐步形成優勢互補、梯層合理的人才隊伍。——瞄準數據化,實施“科技強審”規劃
。以“智慧審計”為目標,重點解決好網絡平臺建設、數據處理能力、人員素質跟進等問題。一是建立起。以“金審三期”工程為依托,以實用性為前提,啟動青海審計數據分中心、審計數字指揮、審計模擬等業務一體化系統,逐步構建起智能化的青海電子審計體系。二是聯起來。按照“總體分析、系統研究,精確定位、分散核查”的數字化審計模式,推進上下級審計機關之間網絡互聯、審計機關與審計現場之間信息共享,推進實時監控、動態監測的聯網審計。三是用起來。立足于審計實踐的現實需要,根據被審計單位信息化建設和運用水平,積極推進數字化審計,探索實施聯網審計,真正為審計插上“電子翅膀”,提高工作能力。——體現人文化,實施“文化促審”規劃
。將審計文化建設作為推動各項工作的重要抓手,融入到審計工作的各個環節,凝心聚力,強基固本。一是凝心聚力。把塑造人、培養人、提高人作為隊伍建設的根本目標,積極搭建平臺,創新載體,抓好黨建、黨風廉政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環境。二是爭先進位。以踐行青海精神、審計人員核心價值觀為動力,大力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全面爭創精品審計項目,打造“拳頭”審計產品,力爭審計工作新跨越。三是建好“智庫”。把握審計“新常態”,大興學習之風、大興創新之風、大興研究之風,有針對性地加強理論研究,加強審計實踐總結和提煉,努力實現審計理念思路、制度機制、方式方法的與時俱進。(黨紅軍)【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