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西部一個偏遠、高寒、財力十分緊張的少數民族巴塘縣,本來是一次例行的年度財政決算審計,竟然發現了一連串簡單的、赤裸裸的問題,引起重視,開出一張管理“處方”,成為一個地方治理的契機。
“在國家治理的細胞末梢,如何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或許,這里有最好的詮釋。”記者深有感觸。
起始
2014年初,四川省甘孜州審計局財金科牽頭,經濟責任審計分局具體組織實施,整合審計力量,在各科室抽調業務骨干組成審計組,進駐該州巴塘縣開展財政決算審計。
進入現場后,審計組首先對巴塘縣財政基本情況進行審計調查,對財政總預算會計管理和運行進行測試,對財政資金的預算安排情況、預算追加(減)情況、安排資金流程以及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情況進行了解。一切都顯得平常、平淡。
方法
傳統的、現代的方法都用上了。
審計組不定期召開審計業務會議,研究和討論審計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難點,并根據審計業務工作開展情況及時調整思路,集中力量,各個突破,統籌兼顧。還對財政預(決)管理、財政資金安排、延伸部門資金管理和使用進行檢查。運用AO現場審計系統對縣民政局醫療救助金報銷、發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以及城鎮戶籍居民領取草補資金的情況進行采集數據。
一大堆問題
問題并不復雜,但是普遍存在一大堆赤裸裸的問題,特別讓人吃驚。
審計組對巴塘縣財政上年專項結轉、年初預算安排、當年下達的指標數以及年末結轉情況進行逐筆清理核實,發現巴塘縣決算報表上反映??罱Y轉9044萬元,實際應結轉1.07億元(不含基金收入結轉),差額1699萬元用于平衡當年財政預算支出,并將專項資金4105萬元用于全縣單位職工增資補發工資、各鄉鎮和縣重點建設項目協調小組購車以及償還貸款經及違規出借給縣國資公司和縣旅投公司。
審計組根據巴塘縣近年以來水電開發情況較多的實際,對地稅部門征收相關稅金情況進行了審查,發現2013年縣地方稅務局應征未征某水電開發公司耕地占用稅412萬元。
審計組延伸對縣農牧科技局進行審計,調查了解該單位管理體制,發現其所屬單位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存在銷售獸藥款、收取疫防費等業務,審計組對決定對其進行重點審計。根據提供的資料和詢問相關人員,該單位長期以來,對各項收入未進行會計核算,將收入存入該中心會計人員雍某個人銀行賬戶內,發生的各項收支原始單據均以“包包賬”管理,脫離監管。其中:存款余額13萬、現金余額3.1萬、個人借款3.5萬,形成“小金庫”。
公款私存。在審計縣財政扶貧資金專戶賬時,發現有筆大額資金轉入鄉鎮財務人員個人賬戶內,延伸審計該鄉財務賬,發現該鄉沒有在金融機構開設單位銀行賬戶核算管理各項資金。針對此問題,審計組立即要求全縣各鄉填寫“被審計單位開戶情況”表上報審計組,經統計,截至2013年12月末,各鄉以個人名義開設的銀行存款賬戶余額共計492萬元。審計組并隨機抽查了7個鄉政府2013年資金管理和使用情況,發現不僅存在公私款混存混用,收支只登記“流水賬”,部分鄉還存在無依據支付、白條報銷以及報銷單據無審批手續等問題,財政資金運行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審計還發現縣人民政府投資一個水泥生產線項目存在潛在風險問題。截至2013年末,投入項目財政資金已達2963萬元,為項目核準計劃總投資的7.86%。由于該項目屬國家產業調控限制產能項目,逾期未能開工建設,可能面臨停建,政府對項目的投入將存在損失風險。
另外,審計組在AO現場審計分析查出,327人未按規定比例報銷醫療救助金,涉及金額20萬、144名農村戶籍人員違規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76萬元,17個鄉(鎮)168戶城鎮戶籍居民領取草補資金13萬元。
反響
審計所披露的問題,在巴塘縣乃至甘孜州引起了強烈社會反響,也得到了州委、州人大、州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并作出重要批示。巴塘縣紀檢部門對私設“小金庫”相關責任人和經辦人給予了誡免談話;對“公款私存”和巴塘縣政府投資水泥生產線項目存在潛在風險問題進行調查。
審計查出主要問題金額6335萬元。今年,經審計回訪,巴塘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長主持召開審計整改落實會議: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制定分期還款計劃,從2014年至2017年每年從財政預算安排逐年進行歸墊,2014年已歸還894萬元,同時專題向州政府作出書面說明;已征收耕地占用稅304萬元繳入國庫;縣政府下發《加強各預算單位財務管理的通知》,縣財政局下發《加強財務管理制度的通知》,對全縣財務工作嚴格規定。
日前,該項目評為全省優秀審計項目。(汪孝竹 吳希瓊 夏明)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