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半年,福建省審計廳對全省2013年現代農業發展政策落實情況開展了專項審計調查。審計結果顯示,福建省省委、省政府全面決策部署,全省上下一盤棋,結合實際,發揮區域農業生產優勢,多措并舉,積極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搭建多樣化創業園平臺,打造現代農業的新增長點,積極推進農業改革創新,激發農業發展活力,大力推進設施農業發展,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亮點,成效明顯。
2013年9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兑庖姟诽岢?,到2015年,福建每年安排省級以上財政專項資金3.5億元,將從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促進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等8個方面推進福建現代農業發展,并提出了到2015年的發展目標。此后,全省各縣(市)積極對接發展現代農業政策,全力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上新臺階。
去年五月至七月,福建省審計廳重點審計調查了仙游、福清、漳浦、長汀、福安、尤溪、武夷山等7個縣市,重點審計省級財政資金扶持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設施農業和現代茶葉等三個方面。審計結果表明,2013年福建省投入現代農業項目建設資金9.067億,涉及農業示范園區、設施農業、種業引進與研發創新、現代油茶、竹業、茶葉等各領域。2013年以來,福建各縣(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發展工作,結合當地實際,分別出臺具體的實施意見,堅持“政府規劃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廣泛參與”的原則,發揮地區農業生產優勢,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的新亮點與增長點,穩步推進農業重點改革,激發和增強農業發展的活力,采取各種措施努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亮點紛呈:
首先,搭建多樣化創業園平臺,打造現代農業新增長點。全省建成一批工廠化栽培食用菌、設施農業、現代畜牧業聚集區,現有5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6個臺灣農民創業園、9個福建農民創業園和64個福建農民示范基地,覆蓋了全省所有涉農縣(市、區)。福清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成為全國首批21個國家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示范區之一。創業園主導現代農業發展項目,成為現代農業發展重要示范。
其次,積極推進農業改革創新,激發農業發展活力。建立了規范農村土地流轉的創新模式,支持農戶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提升農村土地流轉服務水平,全省所有鄉鎮均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69個涉農縣(市、區)成立了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委員會。截止2014年6月,全省土地流轉數409.3萬畝,土地流轉率達到26.8%;加強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培養壯大龍頭企業,2014年,福建省國家級、省級農業重點龍頭企業達到428家,福建省新增107家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公布了福建首批895家農民合作社規范省級名錄;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啟動實施了萬名新型職業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同時,對農民開展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等生產技能培訓。
第三,大力推進設施農業發展,增效增收效益明顯提升。設施農業融合溫室建造、專用品種、栽培技術、無土基質、水肥一體、智能操控等科技技術提升,增效增收效果明顯。據省農業廳提供績效考評結果顯示,采用溫室大棚栽培蔬菜每畝效益可達3萬元,比一般大田栽培提高6倍以上;采用智能溫室栽培金線蓮、鐵皮石斛等特色中草藥,每畝效益可達10萬元,比一般大田作物提高20倍以上。目前,設施蔬果產業初步聚集,全省千畝以上規模的設施蔬果基地近50個。
審計調查還表明,調查所涉及的7個縣(市)充分發揮各自區域特色農業優勢,逐步形成差異化發展模式,推進現代農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武夷山市發揮生態品牌優勢,重點培育茶葉、蔬菜、食品加工、休閑觀光旅游等現代農業產業;仙游縣設施蔬菜基地3500畝,建設水平全省領先,建成蔬菜無土栽培(基質、水培)基地500多畝、太陽能利用基地40多畝;福安市賽岐鎮象環村建成集中連片2000多畝的設施大棚,全村葡萄、楊梅等作物95%實現設施化;尤溪縣的食用菌產業逐步由分散型、作坊型向規?;凸S化轉變;漳浦縣率先實行承包經營土地抵押貸款和農業設施抵押貸款新政,努力解決農戶、企業貸款難;福清市建立了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長汀縣為290個行政村配備了土地流轉信息員,建立土地流轉臺賬和網上信息中心發布平臺,為農村土地流轉提供規范管理服務。(鄭曉沖、陳悅)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