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構建“兩中心一平臺”破解三大審計難題
近年來,為提高審計效率,有效解決工作中的“短板”和審計形勢發展面臨的新問題,山東省青島市審計局創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建設了審計數據中心、指揮中心和審計數據分析平臺,將審計對象庫、審計數據庫、知識資源庫融入該體系,率先形成了財政資金審計全覆蓋新機制。
一是有效破解了審計力量不足而影響審計“廣度”的難題。以往青島市級財政預算審計每年只能安排大約20個單位和15個專項資金,僅占一級預算單位的12%。2014年,通過創建審計全覆蓋機制,該局對400多個單位的1443套電子賬進行了“全覆蓋”式分析,在此基礎上對134個單位進行了重點或延伸審計,審計分析覆蓋面達到100%,審計數據量達到10G,增長數十倍。
二是有效破解了數據資源和審計手段不足影響審計“深度”的難題。目前,各行業業務種類繁多、數據量龐大,存在問題更加隱蔽,呈現出跨領域、跨地域的特點。在審計掌握數據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很難覆蓋其全部的財務和業務環節,也難以實現行業之間的關聯核查。同時,原有審計手段由于缺乏總體分析、精確定位和系統研究等技術支撐,難以對深層次業務問題進行有效核查。該局通過建設審計數據資源及方法體系,整合財政、地稅、社保、工商等12個行業電子數據10T,研發一體化的作業系統,有效解決了這個難題,極大提高了審計效能。
三是有效破解了傳統模式下部門單兵作戰而影響審計“寬度”的難題。在傳統模式下,審計實施以各業務處室為單位,整體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該局現在實行統一分析數據、統一安排計劃、統一指揮調度的組織模式,不僅拓展了審計監督面,而且將審計效率提高幾十倍以上。(宋明霞 李曉強)
一是有效破解了審計力量不足而影響審計“廣度”的難題。以往青島市級財政預算審計每年只能安排大約20個單位和15個專項資金,僅占一級預算單位的12%。2014年,通過創建審計全覆蓋機制,該局對400多個單位的1443套電子賬進行了“全覆蓋”式分析,在此基礎上對134個單位進行了重點或延伸審計,審計分析覆蓋面達到100%,審計數據量達到10G,增長數十倍。
二是有效破解了數據資源和審計手段不足影響審計“深度”的難題。目前,各行業業務種類繁多、數據量龐大,存在問題更加隱蔽,呈現出跨領域、跨地域的特點。在審計掌握數據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很難覆蓋其全部的財務和業務環節,也難以實現行業之間的關聯核查。同時,原有審計手段由于缺乏總體分析、精確定位和系統研究等技術支撐,難以對深層次業務問題進行有效核查。該局通過建設審計數據資源及方法體系,整合財政、地稅、社保、工商等12個行業電子數據10T,研發一體化的作業系統,有效解決了這個難題,極大提高了審計效能。
三是有效破解了傳統模式下部門單兵作戰而影響審計“寬度”的難題。在傳統模式下,審計實施以各業務處室為單位,整體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該局現在實行統一分析數據、統一安排計劃、統一指揮調度的組織模式,不僅拓展了審計監督面,而且將審計效率提高幾十倍以上。(宋明霞 李曉強)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