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草原生態建設資金審計調查成效明顯 推動“川西北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
最近,四川省阿壩州明確了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工作任務,提出建設“川西北生態經濟示范區”,致力把阿壩州打造成“四川生態經濟增長極”。這是該省開展草原生態建設資金專項審計調查獲得的回音之一。
近年來,四川省加大草原生態環境建設資金投入力度。2011年,中央財政下達四川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專項資金9.6億元,省財政下撥川西北三州補助資金5.7億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草原生態保護方面安排資金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補貼內容最多的一項政策。2012年,四川草原生態建設全面提速,繼續投入財政資金14億元,實施禁牧補助、草畜平衡獎勵、牧草良種補貼等等。去年,四川省發布了《現代草原畜牧業發展規劃(2013—2015年)》,提出“生態優先、協調發展”原則,到“十二五”末,初步實現草畜平衡,草原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天然草原改良面達到20%,發展人工草地800萬畝,草地植被覆蓋度達到85%。
四川審計部門一直高度重視環境資源保護項目的監督,每年都要開展專項審計或審計調查。今年,四川省審計廳統一組織甘孜、阿壩、涼山“三州”審計機關,以上審下與同級審相結合方式,對“三州”本級及所轄相關縣草原生態保護部門及項目實施單位進行審計。重點對2011年、2012年國家安排的退牧還草工程建設、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草原濕地保護、草原沙化和鼠害治理、“三江源”保護等項目規劃的實施、資金籌集與使用績效、工程建設管理、政策執行情況進行審計調查,揭露和查處套取、截留、擠占挪用資金以及損失浪費等問題。
日前,四川對外公告了草原生態建設資金專項審計調查。公告顯示,審計部門去年對甘孜、阿壩和涼山州2011年至2012年草原生態建設專項資金和生態治理與建設情況進行了審計調查。結果表明,“三州”及相關21個縣積極推進草原生態建設,為牧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奠定了一定基礎。審計也發現了一些資金管理使用、目標及政策執行、項目建設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審計指出問題后,“三州”政府和主管部門及時整改,截至今年5月底,已歸還挪用資金2.08億元,已對7名有關人員追究黨紀政紀責任。同時,按照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要求,完善相關制度,切實規范和加強生態環境治理與監督。(夏明 何雪萍)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