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評論:構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免疫系統”
曾金華
近年來,國家審計機關加大審計結果披露力度,而每次審計公告發布,都會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比如,剛剛過去的6月份,審計署密集發布了多份審計公告,其中披露的不少問題,如“三公”經費和會議費管理使用不嚴格、違規建設樓堂館所或超標準占用辦公用房、央企濫發福利等,一時成為媒體和公眾的焦點。
審計公告揭示這些違法違規和腐敗問題,正是審計監督作為國家監督體系重要組成部分職能的體現。同時,審計職能的發揮不僅限于此,審計不但對著資金,也連著經濟運行。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全面深化改革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經濟平穩健康運行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所必須有的一個重要方面。
審計機關職能的發揮應該包括:一方面,用“火眼金睛”發現重大違法違紀案件線索,發揮好審計監督在打“老虎”、拍“蒼蠅”中的重要作用,這是審計機關的常態任務;另一方面,國家審計是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免疫系統”,通過強化審計監督,揭露苗頭性、傾向性、機制性問題,提出工作建議,推動宏觀調控政策和各項部署的落實,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近年來,審計機關已經在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通過審計發揮對經濟的“體檢診斷”功能,揭示經濟運行中的風險隱患,維護經濟安全。2013年,審計機關對中央、省、市、縣、鄉政府性債務進行了全面審計,摸清了債務底數,客觀反映了債務情況和債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審計建議。這項工作無疑有利于國家對政府性債務問題的科學研判和風險防控,促進相關部門和社會公眾加強政府性債務的監管。在金融領域,審計機關通過審計金融創新、互聯網金融發展及相關監管情況,發現了有大量貸款通過同業合作、基金理財等通道規避監管,投向國家限制的融資平臺公司及房地產企業等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揭示,有利于推動有關部門及時堵塞漏洞、化解隱患。
再如,國家近年來出臺了多項改善民生的政策,這些政策措施在各地是否真正落到實處、惠及百姓,也是審計監督的重點。審計機關重點對扶貧資金使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農林水”事項資金進行了專項審計,深入揭示和促進糾正問題,推動提升民生政策效果。如在對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審計后,相關地方采取了追回資金、取消保障資格、收回或清理住房等整改措施。
當前,我國正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審計工作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審計機關應樹立為宏觀決策服務的指導思想,研究審計在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中的作用及途徑,明確審計目標和重點,探索多種審計形式,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為持續發展經濟、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正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審計公告揭示這些違法違規和腐敗問題,正是審計監督作為國家監督體系重要組成部分職能的體現。同時,審計職能的發揮不僅限于此,審計不但對著資金,也連著經濟運行。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全面深化改革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經濟平穩健康運行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所必須有的一個重要方面。
審計機關職能的發揮應該包括:一方面,用“火眼金睛”發現重大違法違紀案件線索,發揮好審計監督在打“老虎”、拍“蒼蠅”中的重要作用,這是審計機關的常態任務;另一方面,國家審計是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免疫系統”,通過強化審計監督,揭露苗頭性、傾向性、機制性問題,提出工作建議,推動宏觀調控政策和各項部署的落實,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近年來,審計機關已經在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通過審計發揮對經濟的“體檢診斷”功能,揭示經濟運行中的風險隱患,維護經濟安全。2013年,審計機關對中央、省、市、縣、鄉政府性債務進行了全面審計,摸清了債務底數,客觀反映了債務情況和債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審計建議。這項工作無疑有利于國家對政府性債務問題的科學研判和風險防控,促進相關部門和社會公眾加強政府性債務的監管。在金融領域,審計機關通過審計金融創新、互聯網金融發展及相關監管情況,發現了有大量貸款通過同業合作、基金理財等通道規避監管,投向國家限制的融資平臺公司及房地產企業等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揭示,有利于推動有關部門及時堵塞漏洞、化解隱患。
再如,國家近年來出臺了多項改善民生的政策,這些政策措施在各地是否真正落到實處、惠及百姓,也是審計監督的重點。審計機關重點對扶貧資金使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農林水”事項資金進行了專項審計,深入揭示和促進糾正問題,推動提升民生政策效果。如在對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審計后,相關地方采取了追回資金、取消保障資格、收回或清理住房等整改措施。
當前,我國正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審計工作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審計機關應樹立為宏觀決策服務的指導思想,研究審計在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中的作用及途徑,明確審計目標和重點,探索多種審計形式,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為持續發展經濟、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正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