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保障性安居工程審計整改效果明顯
近三年來,審計署駐武漢特派員辦事處連續開展了湖北省武漢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審計。武漢市政府高度重視審計提出的問題,并積極落實審計建議,加強整改,效果明顯。
一是完善制度機制,規范保障體系。武漢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市住房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市直相關部門和各區政府負責人為成員。明確建立了 “市區聯動、以區為主”的住房保障工作機制,使各區人民政府的事權、財權和責任相匹配。市政府制定下發了《關于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與管理協調推進工作機制的通知》,完善了各部門的協調工作機制;市城建委編制了《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管理手冊》,督促加強對住房的質量管理;市房管局建立了保障房維修資金使用審批的“綠色通道”,確保保障性住房質量投訴及時辦結;市財政、房管部門共同制定了《武漢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規定》,規范了資金的管理使用。
二是規范建設管理,加強質量監控。針對審計發現的部分建設項目未立項、招投標不規范、未按要求施工等方面的問題,武漢市各部門積極督促整改,補辦了相關手續,并要求新批復的保障性住房項目全部納入招投標范圍并嚴格監督管理。加強對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進行重點監管,按照公開承諾的要求,加強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實施全過程質量監管,保持質量檢查的高壓態勢,對違法違規行為實行“零容忍”,確保保障房建設質量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三是加強信息化建設,規范資格審核。武漢市根據審計發現的問題,房管和民政部門共同對發現的資格不合規的人員進行了分類處理。為防微杜漸,保證分配公平、公正,武漢市專門研發了武漢市住房保障信息系統,通過社區、街道、區民政局、區房管局四級審核實現了全市業務網絡覆蓋。建立了保障對象家庭電子檔案數據庫,將保障家庭信息在市房管部門政務網上實時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同時,正著手開發動態的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信息系統,目標是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完成對申請社會救助、社會保障家庭經濟狀況自動比對,比對信息涉及公安、民政、人社、交管等15個部門和單位,進一步規范資格審核。(代霞)
一是完善制度機制,規范保障體系。武漢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市住房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市直相關部門和各區政府負責人為成員。明確建立了 “市區聯動、以區為主”的住房保障工作機制,使各區人民政府的事權、財權和責任相匹配。市政府制定下發了《關于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與管理協調推進工作機制的通知》,完善了各部門的協調工作機制;市城建委編制了《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管理手冊》,督促加強對住房的質量管理;市房管局建立了保障房維修資金使用審批的“綠色通道”,確保保障性住房質量投訴及時辦結;市財政、房管部門共同制定了《武漢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規定》,規范了資金的管理使用。
二是規范建設管理,加強質量監控。針對審計發現的部分建設項目未立項、招投標不規范、未按要求施工等方面的問題,武漢市各部門積極督促整改,補辦了相關手續,并要求新批復的保障性住房項目全部納入招投標范圍并嚴格監督管理。加強對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進行重點監管,按照公開承諾的要求,加強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實施全過程質量監管,保持質量檢查的高壓態勢,對違法違規行為實行“零容忍”,確保保障房建設質量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三是加強信息化建設,規范資格審核。武漢市根據審計發現的問題,房管和民政部門共同對發現的資格不合規的人員進行了分類處理。為防微杜漸,保證分配公平、公正,武漢市專門研發了武漢市住房保障信息系統,通過社區、街道、區民政局、區房管局四級審核實現了全市業務網絡覆蓋。建立了保障對象家庭電子檔案數據庫,將保障家庭信息在市房管部門政務網上實時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同時,正著手開發動態的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信息系統,目標是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完成對申請社會救助、社會保障家庭經濟狀況自動比對,比對信息涉及公安、民政、人社、交管等15個部門和單位,進一步規范資格審核。(代霞)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