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連續五年開展審計監督 農村信用社出現三方面積極轉變
自2007年開始,根據四川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對我省農村信用社審計監督的復函》要求和全省審計工作年度計劃安排,四川省審計廳連續五年開展對省農村信用社的審計監督,有力地促進了省農村信用社規范化管理。日前,《四川省審計廳關于17個農村信用社資產負債損益審計情況的綜合報告》披露,農村信用社出現了“三個方面”的積極轉變,其中,立足農村,傾力支持農村經濟發展作用突出。
2011年省審計廳組織11個市(州)和6個擴權試點縣(市)審計機關,對大竹、劍閣、洪雅、簡陽和自貢大安區、南充嘉陵區、綿陽游仙區等共計17個縣級信用聯社2010年度資產負債損益情況進行了審計。此次審計注重上下聯動、協調統一,充分運用計算機審計技術對大量信貸數據進行了核實。共抽查貸款檔案2214戶,涉及金額720031.22萬元,抽查率為24.10%;延伸審計貸款戶299戶,涉及金額274828.80萬元,占審計貸款金額的38.17%;抽查抵債資產檔案211戶,涉及抵債資產46834.79萬元。
結果顯示,在連續多年的審計監督之下,農村信用社出現了“三個方面”的可喜變化:一是各聯社為進一步增強抵抗風險能力,逐步擴充經營資本。二是各聯社經營規模逐步擴大,區域內競爭能力、盈利及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各聯社按照“存款立社、支農興社、管理助跑、效益引航”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堅定“三農”服務方向,立足農村,傾力支持農村經濟發展。2010年涉農貸款2366905萬元,其中新增涉農貸款總額457511萬元,占貸款總額的79.22%,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三是各聯社法人治理基本有效,“三會”制衡作用正在逐漸發生作用;內部控制和稽核檢查力度不斷加強,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基本得到貫徹執行,風險意識進一步增強,信貸資產質量逐步提高。(夏明 吳波)
2011年省審計廳組織11個市(州)和6個擴權試點縣(市)審計機關,對大竹、劍閣、洪雅、簡陽和自貢大安區、南充嘉陵區、綿陽游仙區等共計17個縣級信用聯社2010年度資產負債損益情況進行了審計。此次審計注重上下聯動、協調統一,充分運用計算機審計技術對大量信貸數據進行了核實。共抽查貸款檔案2214戶,涉及金額720031.22萬元,抽查率為24.10%;延伸審計貸款戶299戶,涉及金額274828.80萬元,占審計貸款金額的38.17%;抽查抵債資產檔案211戶,涉及抵債資產46834.79萬元。
結果顯示,在連續多年的審計監督之下,農村信用社出現了“三個方面”的可喜變化:一是各聯社為進一步增強抵抗風險能力,逐步擴充經營資本。二是各聯社經營規模逐步擴大,區域內競爭能力、盈利及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各聯社按照“存款立社、支農興社、管理助跑、效益引航”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堅定“三農”服務方向,立足農村,傾力支持農村經濟發展。2010年涉農貸款2366905萬元,其中新增涉農貸款總額457511萬元,占貸款總額的79.22%,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三是各聯社法人治理基本有效,“三會”制衡作用正在逐漸發生作用;內部控制和稽核檢查力度不斷加強,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基本得到貫徹執行,風險意識進一步增強,信貸資產質量逐步提高。(夏明 吳波)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