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民族一個愛心家庭——“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四川省審計廳記事
四川省審計廳現有在職干部職工近200人,是一個由漢族、回族、藏族、納西族、土家族、蒙古族等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
近年來,省審計廳堅持以實現民族團結進步為目標,以加強思想教育、強化工作指導、推動藏區發展、著力扶貧幫扶為抓手,積極結合審計工作職能,切實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和推動四川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前不久,審計廳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推動民族地區審計事業發展
省審計廳堅持“團結奮斗、共同發展”的主題,加強對甘孜、阿壩、涼山三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審計機關的工作指導,在班子隊伍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審計人才的培養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切實解決基礎建設滯后、工作條件艱苦、人才極其缺乏等實際問題。
促進民族地區班子隊伍建設。堅持各民族審計干部合作共事的良好格局,大力培養、推薦多名優秀的少數民族干部走上各級領導崗位,促進基層審計班子在民族自治地區實現思想素質、性格特長、知識結構、民族構成上的優化組合,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各民族群眾的稱贊。
強化民族地區基礎建設扶持力度。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積極爭取各方資金、項目和政策支持。2010年,給予阿壩州審計機關近300萬元專項經費補助,解決甘孜州審計機關視頻會商系統建設費180余萬元,為甘孜州審計機關爭取轉移支付資金200余萬元,為金川縣協調爭取幫扶資金225萬元,極大的解決了民族地區審計機關的實際困難。
加大民族地區人才和智力支持。積極開展民族地區人才培養工作,不管是審計業務培訓還是綜合素質培養,在參訓人數、時間安排和課程設置上,重點向民族地區干部傾斜。2010年,專門組織為期半個月的“三州”審計局長培訓班,組織甘孜、阿壩、涼山“三州”地區縣級審計局長參加培訓,“包吃、包住、包學費”,免除所有培訓費用,在綜合管理、審計業務、現代科技等方面開設專題講座,促進了“三州”審計干部更新審計理念,提升綜合素質。
全力做好援助藏區工作
在省委實施的“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區行動”中,省審計廳選好配強援藏干部,積極為藏區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省審計廳把選好援藏干部、搞好后援服務作為首要環節,在機關廣泛宣傳援藏政策,鼓勵和支持青年干部踴躍報名參加,經全面考慮和綜合測評,最終確定3名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身體條件優的青年干部到藏區工作,分別任甘孜州、阿壩州審計局副局長和金川縣政府縣長助理。
建立援藏干部政治教育、定期匯報、關心慰問機制。下派前廳領導親自勉勵談話,鼓勵其積極為藏區做貢獻;每月定期聯系援藏干部,聽取援藏干部思想工作匯報,幫助解決生活工作上的困難;廳領導分別帶隊5次深入藏區慰問,為援藏干部配備工作鞋、購買人身意外險、及時給付援藏補助、專門組織健康體檢等,使援藏干部感受到領導和組織的關懷,去得愉快、干得安心。支援成效顯著,在廳黨組的關心指導下,援藏干部克服高寒缺氧、氣候異常、生活艱苦和家庭困難,無怨無悔進入藏區,積極進入工作角色,扎實開展援藏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好成效,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和干部群眾的肯定。下派甘孜州審計局的康東進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把審計廳的先進經驗與甘孜州實際情況相結合,結合對州內14個縣的工作督導和調查研究情況,大膽開拓創新,組織制定《甘孜州審計計劃項目公開和審計結果公告辦法》等制度,積極推行審計結果公開,為促進藏區發展打下了扎實基礎。下派阿壩州審計局的李文雙發揚“缺氧不缺信念,缺氧不缺智慧,缺氧不缺激情”的精神,深入11個藏區審計機關,組織開展了對港澳政府援助項目跟蹤審計、災后重建資金審計等項目,撰寫的審計報告多次得到州領導的批示肯定,2010年該同志被當地評為年度考核先進個人。下派金川縣的盧濤同志用真心真情服務金川、建設金川、奉獻金川,為巴拉塘村協調爭取了村級活動室、兩社人蓄飲水工程、貓爾丹水泥拱橋、宋家坪葡萄基地灌溉設施等項目153萬建設資金,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扶貧幫扶,推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省審計廳把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作為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開展民族地區扶貧幫困活動。2002年以來,先后對口幫扶馬爾康縣七里村和金川縣巴拉塘村兩個民族村,扶貧幫扶工作成效顯著。
從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入手,開展春節慰問活動,為57戶特困戶送去大米、菜油、掛面等慰問品共計2.5萬元,送去捐贈慰問金和開發式扶貧資金93.495萬元,捐贈衣被用品近2000余件,切實改善了少數民族群眾生活困難。
從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入手,直接投入資金284.30萬元、物資折價182.20萬元,組織實施道路橋梁建設、退牧還草、人畜飲水、通訊建設等扶貧開發項目63個,投入195萬余元建設村級活動室,促進了民族村基礎設施建設。
從強化科技智力支撐入手,推薦引進專業技術20項,舉辦培訓班18期,培訓各級干部、技術人員和勞動力724人次,組織勞務輸出164人次,投入10萬余元修建村小學校,組織黨員捐資8萬余元資助貧困學生82人次,努力增強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的“造血”功能,為維護民族地區穩定,確保災后重建和經濟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切實維護民族發展團結
省審計廳將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開展審計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更好的發揮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
針對國家每年投入的大量轉移支付資金、各類扶貧開發資金以及民族地區專項資金,在開展審計工作前,及時組織審計干部學習掌握黨和政府就民族地區出臺的教育、醫療、就業等各類特殊政策;在審計工作中,充分考慮到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將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融入到審計項目工作中,靈活的處理好審計監督與民族經濟發展的關系。
針對少數民族地震災區,以“促進災后恢復重建順利進行、保障災后恢復重建不出重大問題”為目標,加大災后恢復重建跟蹤審計力度。2008年以來,全省組織2887名審計人員,組成997個審計組,跟蹤審計涉及學校、醫療衛生機構等民生工程和交通、水利、電力、通訊、市政工程等重要基礎設施項目3742個項目的總投資604.53億元,審計調查2179個項目的總投資561.56億元。通過審計,促進375個項目加快了建設進度、404個項目改進了工程質量管理,節約資金或挽回損失2.54億元,為民族地區建設災后恢復重建和經濟發展發揮了“免疫”功能。
同時,省審計廳專門開展了針對民族地區的“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牧民定居行動”以及彝族地區“三房”改造等專項資金的審計和調查,組織開展了對玉樹抗震救災資金、接受甘肅省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救災資金和我省特大山洪地質災害資金審計,促進了民族地區災后重建資金安全有效使用,推進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夏明 葉莉)
近年來,省審計廳堅持以實現民族團結進步為目標,以加強思想教育、強化工作指導、推動藏區發展、著力扶貧幫扶為抓手,積極結合審計工作職能,切實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和推動四川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前不久,審計廳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推動民族地區審計事業發展
省審計廳堅持“團結奮斗、共同發展”的主題,加強對甘孜、阿壩、涼山三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審計機關的工作指導,在班子隊伍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審計人才的培養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切實解決基礎建設滯后、工作條件艱苦、人才極其缺乏等實際問題。
促進民族地區班子隊伍建設。堅持各民族審計干部合作共事的良好格局,大力培養、推薦多名優秀的少數民族干部走上各級領導崗位,促進基層審計班子在民族自治地區實現思想素質、性格特長、知識結構、民族構成上的優化組合,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各民族群眾的稱贊。
強化民族地區基礎建設扶持力度。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積極爭取各方資金、項目和政策支持。2010年,給予阿壩州審計機關近300萬元專項經費補助,解決甘孜州審計機關視頻會商系統建設費180余萬元,為甘孜州審計機關爭取轉移支付資金200余萬元,為金川縣協調爭取幫扶資金225萬元,極大的解決了民族地區審計機關的實際困難。
加大民族地區人才和智力支持。積極開展民族地區人才培養工作,不管是審計業務培訓還是綜合素質培養,在參訓人數、時間安排和課程設置上,重點向民族地區干部傾斜。2010年,專門組織為期半個月的“三州”審計局長培訓班,組織甘孜、阿壩、涼山“三州”地區縣級審計局長參加培訓,“包吃、包住、包學費”,免除所有培訓費用,在綜合管理、審計業務、現代科技等方面開設專題講座,促進了“三州”審計干部更新審計理念,提升綜合素質。
全力做好援助藏區工作
在省委實施的“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區行動”中,省審計廳選好配強援藏干部,積極為藏區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省審計廳把選好援藏干部、搞好后援服務作為首要環節,在機關廣泛宣傳援藏政策,鼓勵和支持青年干部踴躍報名參加,經全面考慮和綜合測評,最終確定3名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身體條件優的青年干部到藏區工作,分別任甘孜州、阿壩州審計局副局長和金川縣政府縣長助理。
建立援藏干部政治教育、定期匯報、關心慰問機制。下派前廳領導親自勉勵談話,鼓勵其積極為藏區做貢獻;每月定期聯系援藏干部,聽取援藏干部思想工作匯報,幫助解決生活工作上的困難;廳領導分別帶隊5次深入藏區慰問,為援藏干部配備工作鞋、購買人身意外險、及時給付援藏補助、專門組織健康體檢等,使援藏干部感受到領導和組織的關懷,去得愉快、干得安心。支援成效顯著,在廳黨組的關心指導下,援藏干部克服高寒缺氧、氣候異常、生活艱苦和家庭困難,無怨無悔進入藏區,積極進入工作角色,扎實開展援藏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好成效,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和干部群眾的肯定。下派甘孜州審計局的康東進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把審計廳的先進經驗與甘孜州實際情況相結合,結合對州內14個縣的工作督導和調查研究情況,大膽開拓創新,組織制定《甘孜州審計計劃項目公開和審計結果公告辦法》等制度,積極推行審計結果公開,為促進藏區發展打下了扎實基礎。下派阿壩州審計局的李文雙發揚“缺氧不缺信念,缺氧不缺智慧,缺氧不缺激情”的精神,深入11個藏區審計機關,組織開展了對港澳政府援助項目跟蹤審計、災后重建資金審計等項目,撰寫的審計報告多次得到州領導的批示肯定,2010年該同志被當地評為年度考核先進個人。下派金川縣的盧濤同志用真心真情服務金川、建設金川、奉獻金川,為巴拉塘村協調爭取了村級活動室、兩社人蓄飲水工程、貓爾丹水泥拱橋、宋家坪葡萄基地灌溉設施等項目153萬建設資金,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扶貧幫扶,推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省審計廳把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作為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開展民族地區扶貧幫困活動。2002年以來,先后對口幫扶馬爾康縣七里村和金川縣巴拉塘村兩個民族村,扶貧幫扶工作成效顯著。
從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入手,開展春節慰問活動,為57戶特困戶送去大米、菜油、掛面等慰問品共計2.5萬元,送去捐贈慰問金和開發式扶貧資金93.495萬元,捐贈衣被用品近2000余件,切實改善了少數民族群眾生活困難。
從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入手,直接投入資金284.30萬元、物資折價182.20萬元,組織實施道路橋梁建設、退牧還草、人畜飲水、通訊建設等扶貧開發項目63個,投入195萬余元建設村級活動室,促進了民族村基礎設施建設。
從強化科技智力支撐入手,推薦引進專業技術20項,舉辦培訓班18期,培訓各級干部、技術人員和勞動力724人次,組織勞務輸出164人次,投入10萬余元修建村小學校,組織黨員捐資8萬余元資助貧困學生82人次,努力增強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的“造血”功能,為維護民族地區穩定,確保災后重建和經濟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切實維護民族發展團結
省審計廳將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開展審計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更好的發揮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
針對國家每年投入的大量轉移支付資金、各類扶貧開發資金以及民族地區專項資金,在開展審計工作前,及時組織審計干部學習掌握黨和政府就民族地區出臺的教育、醫療、就業等各類特殊政策;在審計工作中,充分考慮到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將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融入到審計項目工作中,靈活的處理好審計監督與民族經濟發展的關系。
針對少數民族地震災區,以“促進災后恢復重建順利進行、保障災后恢復重建不出重大問題”為目標,加大災后恢復重建跟蹤審計力度。2008年以來,全省組織2887名審計人員,組成997個審計組,跟蹤審計涉及學校、醫療衛生機構等民生工程和交通、水利、電力、通訊、市政工程等重要基礎設施項目3742個項目的總投資604.53億元,審計調查2179個項目的總投資561.56億元。通過審計,促進375個項目加快了建設進度、404個項目改進了工程質量管理,節約資金或挽回損失2.54億元,為民族地區建設災后恢復重建和經濟發展發揮了“免疫”功能。
同時,省審計廳專門開展了針對民族地區的“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牧民定居行動”以及彝族地區“三房”改造等專項資金的審計和調查,組織開展了對玉樹抗震救災資金、接受甘肅省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救災資金和我省特大山洪地質災害資金審計,促進了民族地區災后重建資金安全有效使用,推進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夏明 葉莉)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