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武漢辦督促上市企業補繳稅款2200多萬元
2011年初,審計署駐武漢特派辦在稅收征管審計時發現,上市公司武漢東湖高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湖高新)在實際并不具備高新技術企業認證條件的情況下,違規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1774.4萬元。審計結束后,武漢辦繼續跟進,督促國稅局和企業及時整改,國稅局高度重視,積極催繳。2011年6月,東湖高新發布重大事項公告披露,已補繳2008年、2009年企業所得稅1774.4萬元及滯納金490.27萬元,共計2264.67萬元。
2008年,東湖高新以2007年的銷售收入19857.10萬元作為高新技術產品收入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經湖北省科技、財政、國稅、地稅等部門聯合審核予以認證。武漢辦通過審計發現,該公司2007年的產品不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不具備高新技術企業認證條件。2008年和2009年,該公司高新技術產品收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均未達到60%的規定比例,但享受了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兩年減免稅款共計1774.4萬元。
東湖高新披露上述事項后,當地媒體高度關注,《楚天都市報》以《東湖高新不高新“吐出”兩年減免稅款逾2264萬元》為題進行了報道,并發表評論稱“東湖高新追繳稅款并予以通報,這在我省尚屬鮮見?!淹ㄟ^該認定(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應將主業穩定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領域范圍內,且高新技術主業比例應保持在相當比例以上,如高新技術研發項目的立項、研發費用的核算、知識產權的策劃、人員比例的安排等方面,均圍繞‘高新技術企業’標準進行,才能長期享受大幅稅收優惠,避免事后被追繳甚至撤銷資格的窘境?!?BR>
武漢辦通過審計,不僅揭示了上述部門審核工作上存在的漏洞,為國家挽回稅款2200余萬元,而且維護了國家支持高新企業政策的嚴肅性,防止“高新”優惠政策的濫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有效地發揮了審計“免疫系統”的作用。(尚銳、李媛媛)
2008年,東湖高新以2007年的銷售收入19857.10萬元作為高新技術產品收入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經湖北省科技、財政、國稅、地稅等部門聯合審核予以認證。武漢辦通過審計發現,該公司2007年的產品不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不具備高新技術企業認證條件。2008年和2009年,該公司高新技術產品收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均未達到60%的規定比例,但享受了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兩年減免稅款共計1774.4萬元。
東湖高新披露上述事項后,當地媒體高度關注,《楚天都市報》以《東湖高新不高新“吐出”兩年減免稅款逾2264萬元》為題進行了報道,并發表評論稱“東湖高新追繳稅款并予以通報,這在我省尚屬鮮見?!淹ㄟ^該認定(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應將主業穩定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領域范圍內,且高新技術主業比例應保持在相當比例以上,如高新技術研發項目的立項、研發費用的核算、知識產權的策劃、人員比例的安排等方面,均圍繞‘高新技術企業’標準進行,才能長期享受大幅稅收優惠,避免事后被追繳甚至撤銷資格的窘境?!?BR>
武漢辦通過審計,不僅揭示了上述部門審核工作上存在的漏洞,為國家挽回稅款2200余萬元,而且維護了國家支持高新企業政策的嚴肅性,防止“高新”優惠政策的濫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有效地發揮了審計“免疫系統”的作用。(尚銳、李媛媛)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