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讓中央惠民政策真正惠及億萬農民——審計署開展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專項審計調查
記者 張曉松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農村衛生服務條件,提高農村衛生服務能力,防止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特別是2009年,國家新一輪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鋪開,同年發布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將“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作為五項重點改革內容之一。
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進展情況如何?農村缺醫少藥狀況是否得到改善?如何進一步推動農村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圍繞這些問題,今年,審計署組織專門人員深入農村基層醫療機構,走村串戶,對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
審計調查涉及10個?。ㄊ校?BR> 記者日前從審計署了解到,今年6至9月,審計署統一組織10個特派員辦事處,分別對北京、天津、遼寧、黑龍江、上海、安徽、山東、廣東、湖北、四川等10個?。ㄊ校┧牪糠挚h2009年至2011年6月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政策目標實現情況、項目建設管理、資金使用以及建設效果等情況進行了審計調查。
截至目前,審計共調查了10?。ㄊ校┑?5個縣(市、區),重點調查了77個縣級醫療衛生機構、131個鄉鎮衛生院和677個村衛生室。
“我們緊緊圍繞《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相關部署,調查中央和地方有關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方案和發展規劃的落實情況,以促進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各項惠民政策落實,推動農村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睂徲嬍鹦姓聵I審計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審計署行政事業審計司介紹,這次審計調查有三個主要目標:一是掌握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對所調查縣(市、區)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投入情況,調查實施方案中相關任務完成情況和政策目標實現情況,客觀評價各縣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的主要成效,反映存在的主要差距;二是揭示當前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在項目管理、資金使用、建設效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促進項目單位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增強政策執行效果;三是研究和分析影響當前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審計建議,推動農村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審計人員走村串戶
4個月來,審計人員深入縣鄉村基層醫療服務機構,掌握第一手資料,為客觀評價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獲取了大量詳實的基礎數據。
“我們已經審計調查了近百家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3級醫療機構。審計人員一處處地現場查看投資項目建設和專用設備配置情況,盤點庫存藥品?!睂徲嬍瘃v沈陽特派員辦事處負責人說。
審計署沈陽特派辦負責對遼寧省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進行審計調查。他們共選取了岫巖、喀左、法庫、桓仁、大石橋、昌圖6個縣(市),對各醫療機構的項目建設、專項資金使用、醫改投入、房屋標準、硬件設施、人員編制、經費補償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實地復核檢查。
除現場獲取第一手資料外,審計人員還注重聽取地方政府和衛生主管部門對一些問題的看法;采取座談、發放調查表等方式,了解醫務人員對基本藥物制度以及綜合改革制度的意見;隨機走訪門診和住院病人,詢問他們的切身感受。
“我們從多個角度了解和分析發現的問題,在提出問題和建議時綜合考慮各方意見,目的就是要從體制機制上查找和分析問題,為促進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出合理的、可操作的審計建議,充分發揮審計建設性作用,推動國家治理機制的改進和完善?!?沈陽特派辦負責人說。
審計發現地方投入不足等問題
審計調查初步結果表明,各地初步建成了一批符合農村醫療衛生需要的基礎設施,基本藥物制度在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穩步推行,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用藥行為得到規范,相關補償機制初步建立,農村醫療衛生水平和服務質量得到整體提高,農民就醫負擔一定程度上得以減輕。
遼寧省岫巖縣龍潭鎮衛生院是這次審計調查的重點之一。衛生院擁有一棟獨立小樓,院內X光機、救護車、B超儀、心電圖儀等設備一應俱全,全院有20多名醫務人員,院長原來是縣醫院的外科主任、有副高職稱,一般的門診手術都能做。
正在這里看病的村民關林祥告訴記者,衛生院服務好、離家近,醫生技術不錯,而且報銷比例高,藥價低,一般小病花上幾元錢就在這里看了,不用跑20里路去縣醫院。但院長楊永興也反映,農村基層醫務人員待遇低,不易留住人才。
此外,審計調查還發現,有的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業務用房建設、基本設備配置不達標或閑置等問題。(摘自11月22日新華網)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