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監管和健全機制并舉 黑龍江省就業專項資金審計整改成效顯著
黑龍江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之一,隨著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國有大中型企業大量職工下崗,呈現出就業壓力大、就業形勢嚴峻的現實特點。黑龍江省克服諸多困難,積極踐行“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政策方針。2010年就業專項資金審計以來,黑龍江省不斷強化就業監管,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促進就業專項資金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會穩定作用的發揮,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0年,審計署駐哈爾濱特派辦對黑龍江省就業專項資金進行了審計。審計報告、審計決定下達后,黑龍江省政府高度重視,省長王憲魁先后2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針對審計提出的問題立即整改,并嚴格落實到位;同時必須追究違紀單位和個人的責任,從源頭上建立使用監管制度。黑龍江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相關部門根據省長指示,通過全省范圍內的檢查和自檢,積極推進整改工作。截至目前,針對審計提出的挪用就業資金等四大類21個問題,相關部門已經制定整改計劃并得到實質性推進,其中要求返還的資金,已返還或正按整改計劃陸續返還,并對相關責任人給予了撤職、調離原有工作崗位、記過等處理處分,取消了4所職業培訓機構資質。
為進一步推進整改效果,提高就業資金使用績效,黑龍江省從資金使用管理、部門職責履行、監管措施等多方面認真查找原因,進一步健全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措施。
一是不斷完善相關就業政策。在貫徹落實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專項資金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審計報告揭示的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認真研究制定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和改進就業資金使用管理的政策措施,涉及相關制度10余項,為規范使用就業資金提供明確的政策依據。如,黑龍江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與黑龍江省財政廳聯合下發了《關于黑龍江省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實施辦法的補充通知》,對就業專項資金的使用范圍作了進一步明確,調整了享受職業培訓補貼人員范圍和補貼比例,調整了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人員范圍;同時,針對公益性崗位管理和資金使用混亂的問題,制定下發了《黑龍江省公益性崗位開發與管理暫行辦法》,建立了公益性崗位開發申報制度,各市縣崗位開發全部上收至省級統一管理,同時對公益性崗位總量、崗位開發種類、范圍、程序、標準、補貼額度進行了明確規定。
二是嚴格規范就業專項資金分配和撥付機制。在資金分配和撥付過程中,堅持“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積極推行政務公開,引入效能風險評估機制,邀紀檢監察部門進行全程監督,確保領導科學決策和各項資金使用績效最大化;同時,量化測算,科學分配就業補助資金。在擬定資金分配方案過程中,堅持資金分配與就業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各地資金使用情況、地方財政狀況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情況相掛鉤和“以獎代補”的原則,保障就業補助資金的分配做到公平公正合理。為進一步加快資金撥付速度,采取直接將中央財政就業專項資金以轉移支付方式分配至各市縣。
三是建立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獎懲機制。從2011年開始,對審計中存在問題的市縣,根據審計報告對問題的定性和涉及的金額,按照不同比例扣減補助資金,其中對挪用資金的,按照挪用數額的200%扣減;對擴大范圍使用資金的,按照擴大范圍使用資金額度的100%扣減;對就業主管部門把關不嚴騙取資金的,按照騙取資金數額的50%扣減。
四是強化就業資金監督檢查機制。審計結束后,黑龍江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與黑龍江省財政廳聯合下發了《關于就業專項資金審計有關問題的通報》,對需返還的就業專項資金要求在11月底前必須完成整改,對存在問題市縣,在督促其嚴肅整改的基礎上,對性質嚴重、數額較大的給予了全省通報批評,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對審計署未審計的市縣,采取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專業人員的形式進行全面檢查,并建立了經常性的監督檢查機制,確保每年至少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一次拉網式的就業資金專項檢查。同時,落實專項資金追蹤反饋制度,強化資金使用的事中和事后評價,根據項目進度跟蹤和問效問責機制。
五是強化信息化基礎管理。黑龍江省積極推進和實施公共就業信息服務網絡建設,在全省縣(區)以上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臺開展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建設,基本形成覆蓋全省的就業信息服務網絡。同時,依托金保工程,建立健全就業信息管理系統,將各類補貼發放、職業介紹、小額擔保貸款等就業工作全部納入網絡化管理,市縣就業工作全程信息化服務,并與相關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做到信息共享、實施更新。特別是對公益性崗位實行了網絡化管理,依托金保工程網,開發了公益性崗位管理模塊,建立公益性崗位人員數據庫,將重新認定后的人員全部錄入信息系統管理。(張強 吳國華)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