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審計廳精心謀劃“十二五”審計工作
《審計署“十二五”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下發后,山東省審計廳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學習討論,深刻領會“十二五”時期審計工作發展思路,進一步明確審計工作發展的新目標和新任務。同時結合山東實際,在廣泛調研,深入討論,充分醞釀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山東省審計廳“十二五”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明確了“十二五”時期審計工作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任務措施,確立了山東審計在新的歷史階段實現新發展、取得新成效的基本藍圖和構架。
明確目標,著力提高審計工作的全面性、宏觀性、績效性、動態性和建設性,充分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堅持“四個創新、五個建設、六個提高”的工作思路,以“五型機關”建設為總抓手,增強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的學習力、創新力、指導力、執行力和公信力,提升審計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信息化和科學化水平。一是充分發揮審計監督服務作用,加大查處重大違法違規和經濟犯罪問題力度,推動依法行政和黨風廉政建設。二是進一步拓展審計領域,擴大審計覆蓋面,到2015年,沒有審計過的省屬部門單位至少審計一次。三是全面提高干部隊伍素質,加強“四手”人才培養,到“十二五”末,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達到50%以上,具有高級職稱(資格)人員達到60%以上,具有律師、注冊造價師等職業資格人員達到20%以上,通過計算機審計中級資格考試的業務崗位人員達到40%以上,通過BFT資格考試人員達到20%以上。四是不斷提高工作規范化程度,嚴格審計執法,提高審計質量,爭取在全國地方優秀審計項目評審中實現突破。五是大力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基本形成服務保障體系和標準規范體系。六是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水平,弘揚“依法、求實、創新、廉潔、奉獻”的山東審計精神,保持在政風行風評比中的先進位次,爭取獲得全國文明機關稱號。
科學定位,重點抓好六大任務,全面提升審計工作成效。一是重點抓好財政審計,加強省級財政管理、省直部門預算執行、財政收入征管情況、投資、農業、社會保障等審計,構建“目標統一系統、內容全面完整、項目有機銜接、方式協調高效、資源深度整合、成果高度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重點抓好資源環境審計,加強對重要資源保護利用情況、環境保護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審計,推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加強節能減排審計,保障全省“十二五”節能減排任務的完成。三是重點抓好金融審計,有計劃地開展對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證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地方金融機構的審計,加強對金融政策實施情況和效果的專項審計和調查,促進完善金融監管,維護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風險。四是重點抓好企業審計,加強對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的監督,加強對關系企業長遠發展的技改項目科研資金的審計,促進企業深化改革和規范發展,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五是重點抓好涉外審計,繼續加強國外貸援款項目審計,探索駐外機構和境外投資審計,促進合理有效利用外資,維護涉外經濟安全。六是重點抓好經濟責任審計,認真貫徹落實《黨政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經濟責任審計規定》,逐步建立和推行領導干部任期內輪審制,力爭“十二五”期間,對設區的市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的審計覆蓋面達到70%以上。進一步深化審計內容,改進審計方式,到2015年,領導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比重達到60%。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內容,向干部監管部門提供高質量、便于利用的審計結果。
強本固基,著力強化七項措施,謀求審計發展的新途徑、新方法。一是著力強化審計業務管理,完善審計法規制度體系,健全“四分離”業務管理模式,加強審計計劃管理,強化審計現場管理,嚴格項目復核和審理,抓好審計整改,嚴肅追究質量責任,探索建立審計項目后評估制度,促進提高審計工作績效。二是著力強化審計結果運用,注重審計成果開發,開展優秀審計報告、審計信息評選,推進審計結果公開,探索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和特定審計事項階段性審計情況公告,強化審計宣傳工作,加強對重大審計新聞事項的宣傳策劃,提升審計成果運用的層次和水平。三是著力強化機關行政管理,健全工作制度,完善目標考核工作,加強工作督導,開展對重大事項辦理情況的動態督查,強化財務管理,控制“三公”等行政性開支,增強保障和應急能力,提高行政效能。四是著力強化審計隊伍建設,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開展“審計能手”評選、“崗位大練兵”等活動,強化審計隊伍專業化建設,完善教育培訓體系,優化審計隊伍專業結構。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機關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廉政風險防控長效機制。五是著力強化審計信息化建設,全面完成“金審”工程二期建設任務,不斷完善以審計業務信息化和審計管理數字化為主要內容的審計信息化系統。六是著力強化審計理論研究,明確重點,整合力量,申報開展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審計署和省社科規劃重點課題等方面的研究,組織省級重點課題招標、評審工作,力爭每年都能產生具有參考價值和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為審計事業科學發展提供理論支撐。七是強化對下業務領導與工作指導,樹立全局觀念,運用統籌方法,著力構建有利于整合資源、協調聯動的指導工作機制,推動全省審計工作全面協調發展。(李俠 張慶功)
明確目標,著力提高審計工作的全面性、宏觀性、績效性、動態性和建設性,充分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堅持“四個創新、五個建設、六個提高”的工作思路,以“五型機關”建設為總抓手,增強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的學習力、創新力、指導力、執行力和公信力,提升審計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信息化和科學化水平。一是充分發揮審計監督服務作用,加大查處重大違法違規和經濟犯罪問題力度,推動依法行政和黨風廉政建設。二是進一步拓展審計領域,擴大審計覆蓋面,到2015年,沒有審計過的省屬部門單位至少審計一次。三是全面提高干部隊伍素質,加強“四手”人才培養,到“十二五”末,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達到50%以上,具有高級職稱(資格)人員達到60%以上,具有律師、注冊造價師等職業資格人員達到20%以上,通過計算機審計中級資格考試的業務崗位人員達到40%以上,通過BFT資格考試人員達到20%以上。四是不斷提高工作規范化程度,嚴格審計執法,提高審計質量,爭取在全國地方優秀審計項目評審中實現突破。五是大力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基本形成服務保障體系和標準規范體系。六是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水平,弘揚“依法、求實、創新、廉潔、奉獻”的山東審計精神,保持在政風行風評比中的先進位次,爭取獲得全國文明機關稱號。
科學定位,重點抓好六大任務,全面提升審計工作成效。一是重點抓好財政審計,加強省級財政管理、省直部門預算執行、財政收入征管情況、投資、農業、社會保障等審計,構建“目標統一系統、內容全面完整、項目有機銜接、方式協調高效、資源深度整合、成果高度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重點抓好資源環境審計,加強對重要資源保護利用情況、環境保護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審計,推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加強節能減排審計,保障全省“十二五”節能減排任務的完成。三是重點抓好金融審計,有計劃地開展對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證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地方金融機構的審計,加強對金融政策實施情況和效果的專項審計和調查,促進完善金融監管,維護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風險。四是重點抓好企業審計,加強對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的監督,加強對關系企業長遠發展的技改項目科研資金的審計,促進企業深化改革和規范發展,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五是重點抓好涉外審計,繼續加強國外貸援款項目審計,探索駐外機構和境外投資審計,促進合理有效利用外資,維護涉外經濟安全。六是重點抓好經濟責任審計,認真貫徹落實《黨政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經濟責任審計規定》,逐步建立和推行領導干部任期內輪審制,力爭“十二五”期間,對設區的市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的審計覆蓋面達到70%以上。進一步深化審計內容,改進審計方式,到2015年,領導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比重達到60%。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內容,向干部監管部門提供高質量、便于利用的審計結果。
強本固基,著力強化七項措施,謀求審計發展的新途徑、新方法。一是著力強化審計業務管理,完善審計法規制度體系,健全“四分離”業務管理模式,加強審計計劃管理,強化審計現場管理,嚴格項目復核和審理,抓好審計整改,嚴肅追究質量責任,探索建立審計項目后評估制度,促進提高審計工作績效。二是著力強化審計結果運用,注重審計成果開發,開展優秀審計報告、審計信息評選,推進審計結果公開,探索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和特定審計事項階段性審計情況公告,強化審計宣傳工作,加強對重大審計新聞事項的宣傳策劃,提升審計成果運用的層次和水平。三是著力強化機關行政管理,健全工作制度,完善目標考核工作,加強工作督導,開展對重大事項辦理情況的動態督查,強化財務管理,控制“三公”等行政性開支,增強保障和應急能力,提高行政效能。四是著力強化審計隊伍建設,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開展“審計能手”評選、“崗位大練兵”等活動,強化審計隊伍專業化建設,完善教育培訓體系,優化審計隊伍專業結構。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機關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廉政風險防控長效機制。五是著力強化審計信息化建設,全面完成“金審”工程二期建設任務,不斷完善以審計業務信息化和審計管理數字化為主要內容的審計信息化系統。六是著力強化審計理論研究,明確重點,整合力量,申報開展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審計署和省社科規劃重點課題等方面的研究,組織省級重點課題招標、評審工作,力爭每年都能產生具有參考價值和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為審計事業科學發展提供理論支撐。七是強化對下業務領導與工作指導,樹立全局觀念,運用統籌方法,著力構建有利于整合資源、協調聯動的指導工作機制,推動全省審計工作全面協調發展。(李俠 張慶功)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