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樹立科學審計理念 云南審計工作五年贏得十大創新
自2007年以來,云南省審計廳和全省審計機關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致力于工作理念、組織模式和審計方式的創新,提出了全省審計工作“一盤棋”,思想認識上實現“八破八立”,主要審計領域做到“深、實、優、強、大”,打造“學習型、創新型、務實型”審計機關,審計人員樹立“審為國家、計益人民”的審計價值觀等一系列新的理念和舉措,主要從十個主要審計領域進行了拓展和深化,有力地推動了全省審計工作的科學發展、加快發展,更加貼近了地方黨委、政府的工作節拍,快速跟上了全國審計工作的發展步伐。
創造性地開展了“民選審計”。云南省審計廳提出,要抓住審計計劃這個“龍頭”,讓全社會共同來做審計計劃,做一個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審計計劃,并以此破題,全面提升審計工作的開放水平。三年來,該廳經過事先充分征求有關部門、咨詢專家和全省審計系統意見和建議,形成了100個備選審計項目,在當地主要媒體上公布,公開征求公眾的意見和建議,把公眾意見較為集中的100多個項目列入各年度審計計劃。此舉受到了國內媒體的高度關注和公眾的廣泛好評,普遍認為這一舉動開創了“民選審計”的先河,使審計工作真正擔負起關注民生、維護民利的社會責任,切實保障了公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探索性地建立了“評價指標體系”。云南省審計廳要求,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要按照省領導小組提出的“維護經濟安全和干部安全”的目標,圍繞做“優”這個重點,積極創新審計方式和評價模式。2008年初,該廳與云南財經大學聯合開展了《云南省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創新研究》,探索建立了鄉(鎮)長、縣(市)長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分類評價標準和技術方法,并分別開展了試點工作,使這一理論研究成果得到了實踐的充分檢驗,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經濟責任評價指標體系,從而有效提升了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專業化水平。省委書記秦光榮指出,這項工作抓得實在。這項研究成果還獲得了審計署優秀研究報告一等獎。
嘗試性地開展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審計”。云南省審計廳強調,要繼續提升企業審計這個“看家本領”,以做“實”企業審計為核心,緊緊抓住重點國有企業,努力實現“摸家底、揭隱患、促發展”的審計目標。2009年,該廳在對紅塔集團的財務收支審計中,把審計的觸角延伸到了企業的戰略管理、多元化投資管理、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并出具了專家咨詢報告,受到紅塔集團高層的熱烈歡迎。2011年,在對昆明鋼鐵公司董事長的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中,該廳突破傳統框架,在“向后看”的基礎上“向前看”,把審計目標投向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面,提出了實施“主業優強、相關多元”發展戰略的審計建議,引起了企業的高度關注。審計署余效明副審計長,省政府曹建方副省長、和段琪副省長作出重要批示,認為這是現代企業審計的發展方向,值得肯定和推廣。
系統性地開展了“大項目審計”。五年來,云南省各級審計機關始終緊緊圍繞建設和諧社會的總目標,切實做“強”專項審計,重點開展了為數眾多的民生審計“大項目”。在土地專項資金、財政支農資金、就業再就業專項資金和抗旱救災資金等大項目中,組織全省16個州(市)和129個縣(市、區)審計機關共同開展審計,使審計監督覆蓋面和審計成效得到了全面提升。2008年,全省審計機關投入近300人,共同對16個州(市)、32個縣(市、區)土地專項資金進行了審計,查出違規及管理不規范金額202.3億元,收繳財政達16.6億元。
突破性地開展了“信息系統安全審計”。云南省審計廳確立了把信息化建設作為實現云南審計跨越發展的根本途徑的工作思路。五年來,全省共投入上億元資金,提前兩年完成了金審工程一、二期建設任務,建成了覆蓋全省審計機關的審計管理、現場實施、項目管理、信息共享網絡。特別是對紅塔集團、省地稅局等10余個單位的信息系統進行了審計,審核了電子數據的真實性、合規性、安全性和完整性,揭示了信息系統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隱患,提交了專門的信息系統審計報告,促進了被審計單位的認真整改。此舉為貫徹新修訂的國家審計準則,快速步入數字化審計新階段奠定了基礎。審計署石愛中副審計長多次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云南審計信息化建設取得的突出成績。
整體性地開展了“地稅聯網審計”。2009年,審計署將“地方稅收征管動態監測審計應用示范”課題下達給了云南。云南省審計廳提出,實施好這個項目,必將加快縮小云南與發達省市之間、省內各級審計機關之間的差距,從而帶來云南審計工作的大發展。經過半年多的艱苦攻關,構建起了省市縣三級聯動的、以“業務跟蹤+聯網核查”為特征的新型審計模式。兩年來,全省審計機關共審查了8150戶企業和單位,利用各單位的涉稅數據與地稅數據進行配比分析,揭示了稅收部門漏征、漏管等問題,不僅實現了全省地稅審計的“齊步走”,而且顯著地提高了審計質量和效率,節約了審計成本。該項目被選為全國金審二期工程的應用示范項目,并順利通過了國家驗收。
普及性地應用了“計算機審計技術”。截至2010年底,云南省全面完成了省、市、縣三級審計專網建設和審計管理系統(OA)、現場審計實施系統(AO),以及審計會商系統的部署和應用;培養計算機審計骨干600多人、計算機審計培訓師資近100人,全省審計系統運用計算機技術的覆蓋面達到了100%,有效增強了審計機關在信息化環境下查錯糾弊、規范管理、揭露腐敗、打擊犯罪的能力。五年來,共總結出了154條AO系統應用實例和計算機審計方法,其中有18個應用實例獲得了審計署表彰,11條方法入選審計署計算機審計方法庫。在2011年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中,各級審計機關通過OA與AO的交互,強化了對審計現場的管理,為圓滿完成審計任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開拓性地推進了“涉外審計”。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將云南建設成為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橋頭堡”的重大決策。云南省審計廳審時度勢,根據“走出去”戰略的要求,前瞻性地關注到了省屬國有企業在境外投資方面存在的問題。從2008年開始,該廳每年都安排一個省屬國有企業境外投資項目進行審計或審計調查。截至2010年底,已完成3個涉外審計項目,審計資金總額17.9億元,查出違規問題金額1億元,管理不規范金額4.3億元,移送處理了1件重大違法犯罪案件,并從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審計建議,為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有力地促進了境外企業加強內部管理、防范經營風險、增強競爭力、提高國有資產的經濟效益。
持續性地開展了“政府投資跟蹤審計”。按照國務院領導同志提出的“財政資金到哪里,審計就要跟進到哪里”的要求,審計機關把審計重點鎖定在投資決策、城鄉規劃和環境保護、國家土地政策執行等重要環節,積極引入社會中介機構參與政府投資審計。2008年,云南省政府出臺了《云南省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審計辦法》,確立了重大項目必審制和重點項目跟蹤審計制。以此為契機,全省政府投資審計加速放大,審計覆蓋面從2009年起連續三年保持在1100億元以上,使全面監督政府投資項目的愿景變為現實。從2008年起,云南省審計廳先后4次對昆明新機場建設項目開展了跟蹤審計和調查;同時還連續開展了對全省擴大內需專項資金進行了跟蹤審計。投資審計真正起到了立足宏觀、服務宏觀的作用。
主動性地開展了“行政績效審計”。2010年,云南省政府在全省縣級以上行政機關推行了“效能政府”四項制度,明確要求審計機關牽頭實施行政績效管理制度的具體工作,并首次把開展行政績效審計寫進了政府規范性文件。全省審計機關抓住有利契機,把績效審計作為推動審計工作全面轉型的重要抓手,牢固樹立效益優先意識,主動開展績效審計。2010年,云南省審計廳從省政府確定的20個重大項目和20項重要工作中選擇16項,開展了行政績效審計;結合預算執行審計對29個省級部門單位的行政績效情況作出了審計評價,并出具了單獨的績效審計報告;云南農墾總局(集團)績效審計項目,被審計署評為優秀審計項目。目前,全省績效審計項目已占到年度項目總數的49.5%,標志著云南審計工作真正步入了全面轉型的軌道。(謝健、汪文)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