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可愛的審計人——記審計署駐蘭州特派辦玉樹地震災后重建審計組
玉樹,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這里高寒缺氧,平常走路也會氣喘吁吁,心跳加速;這里氣候惡劣,晝夜溫差大,時而烈日炎炎,悶熱難耐,時而雨雪交加,陰冷刺骨;這里滿目瘡痍,百廢待興,時常停水停電。這里就是玉樹聯合審計組的工作現場,也是審計署駐蘭州特派辦行政事業審計處的同志要連續奮戰三年的“戰場”。
2010年該處受到審計署的表揚,獲得了青海省玉樹地震災后重建工作領導小組授予的“2010年度玉樹地震災后重建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高彪堂、馮志兩名同志獲青海省審計廳“玉樹災后恢復重建審計先進個人”稱號。如今他們又踏上了這片高原熱土,一如既往,堅忍不拔地奮戰在玉樹重建審計一線。
老將出馬
羅振峰處長是一名具有二十多年工作經驗的“老審計”,按規定他已不符合在玉樹工作需“40歲以下年輕同志”的要求。但他從大局出發,率先垂范,在接到任務的第一時間,與年輕同志奔赴玉樹審計一線。高原堿性偏大的水和夾生的飯菜折磨著患有嚴重胃病的他,為不影響工作,他總是隨身攜帶胃藥和干糧。微弱的手電光影下,??吹剿橹眢w,強忍胃痛修改信息、報告,翻閱審計材料的身影。
副處長王琪是位女同志,2010年她堅守在西寧綜合審計組不間斷工作近兩個月,誰也不知道當時她年逾八旬的老母親已病危住進了醫院,作為女兒卻身處異地沒能回家守在母親身旁。每每談及此,王琪總是喉嚨哽咽,淚眼朦朧,她說:“盡管我沒有回家盡孝,但能為玉樹人民做點貢獻,幫助他們重建家園,就是我對家人最好的回報?!?BR>
楊玉慶,患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疾病,經不起路途顛簸和反常氣候,但他毅然堅持在西寧工作。由于重建項目多、資金量大、涉及面廣,他常常裹著鋼板做的腰帶連續幾個星期奔走于各個廳局,跟蹤資金,審查資料,連晚上睡覺也墊著木板,深怕身體不適耽擱工作。
高原上來了年輕人
項目主審姜文祥是一名新婚不久的小伙子,剛獲得“全國審計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最大的心愿就是實現父母早日抱上孫子的期盼。但是一接到審計任務,他便沖在了最前面。自地震發生后,他已先后五次奔赴玉樹一線。長時間在高原工作,原本身體單薄的他只能將家庭重任一拖再拖。面對妻子埋怨,父母的不理解,他動情地說,“國家曾經給了我至高無上的榮譽,現在正是我回報祖國、回饋社會、貢獻力量的時候?!?BR>
高彪堂,因為對蛋白質過敏,不能食用30多種食物。玉樹當地居民以肉食為主,為尊重民族習慣,不給其他同事添負擔,他強忍身體不適,與同事們同吃同住。嚴重過敏加之身患感冒,頭痛、惡心、嘔吐等強烈的高原反應幾乎將他打垮。但作為審計小組組長,他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離戰場,背著氧氣袋先后堅守玉樹20天,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員忠于職守的承諾。
剛從汶川地震重災縣掛職回辦的吳岳,還沒顧上好好看看出生未滿周歲的兒子,又踏上了玉樹審計之路,他笑稱自己與災區有著不解情緣。在高原難眠的夜晚,他總是盯著手機里兒子的照片已解思念之情。這份堅守,這份執著彰顯著審計人員盡職盡責的堅定信念。
被地方審計機關親切稱為“老玉樹”的年輕小伙胡永超,之前在東部沿海城市工作,高原和海拔對他而言曾是個模糊的概念。但先后三次在玉樹工作,有過血壓一百六七十,心跳過百次的經歷,這讓他對生命、對使命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未婚的他許諾:等到玉樹重建完成,一定帶著家人來旅游,要讓他們感受到這片曾經殘垣斷壁如今生機盎然的土地上,凝結著無數如他一樣的重建工作者們辛勤的汗水和欣慰的淚水。
沉甸甸的收獲
玉樹是蘭州辦審計人員接受人生洗禮的課堂,也是檢驗他們審計本領的考場,更是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有著豐富投資審計經驗的陽明、工作思路開闊敏捷的周鵬、參加玉樹審計的第一個女孩子馮志、新婚燕爾就趕赴一線的裴文華……一個個平凡的名字,因為審計而鮮活,因為奉獻而閃光。面對前所未有的艱難困苦,他們從未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更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退縮,他們上下同心,精誠團結,以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和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昭顯出蘭州特派辦審計人員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以及堅守職責、不辱使命的理想信念。
“保障災后恢復重建不出重大問題,促進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順利完成”是他們審計工作的宗旨;保衛國家資金安全,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是他們無悔的追求。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做到了:在2010年玉樹災后重建工作中,全年上報審計信息8篇,被審計署《重要信息要目》采用3篇,批轉青海省人民政府2篇,審計簡報采用1篇。同時向青海省政府和有關部門出具《審計建議書》等23份,提出了加強管理和完善政策的建議30多條,督促有關單位完善規章制度20多條。今后的日子里,他們定會為玉樹災后恢復重建跟蹤審計風雨無阻,堅持不懈,百折不撓! (馮 志)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