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狠抓審計質量控制顯成效
近年來,江蘇省審計廳堅持“提升質量、爭創精品”的理念,將審計質量作為審計工作的生命線貫穿始終,不斷創新思維,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審計質量,努力打造審計精品,取得了明顯成效。
以創新為驅動,增強審計質量控制能力。創新審計模式。自2009年以來,江蘇省通過開展績效審計推進年和普及年活動,努力推動全省審計水平的提高。2009年,省、市、縣三級審計機關共實施獨立型和結合型績效審計項目1115個,為歷年之最。創新審計方法。樹立全省“一盤棋”的觀念,統籌全省審計資源,組織全省統一開展審計項目,適當開展交叉審計,提升能力,形成合力。同時加強多種審計業務類型和形式之間的有機結合,促進各種審計業務資源互通共享。
以業務流程為主線,提高審計質量控制實效。審計立項求“精”。緊緊圍繞黨委、政府工作中心,把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審計工作。按照“高起點、新視角、多精品”的要求確定項目,通過走訪綜合經濟管理部門、行業主管部門,深入審計對象單位,公開向網民征集項目、征求意見等形式展開立項調研,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突出對重點領域、重點環節以及政策執行的審計。方案編制求“實”。對重要項目的審計方案,采取提交領導班子成員研究、辦公會議討論或專門召開審計方案論證會等形式研究決定,提高方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審計查證求“準”。嚴格按照方案進行深究細查,將查“死賬”和調查“活情況”相結合,查深查透被審計單位的真實狀況,對發現的重大案件線索及時移送相關部門,強化實施現場的質量控制。質量把關求“高”。每個審計項目報告正式出具前實行三級復核,并經審計業務會議審定。部分項目實行復核前置,發現問題及時提出修改意見,使復核工作不再成為“場外參謀、賽后軍師”,確保審計報告的質量。對部分項目進行審理試點,為新準則實施后全面推行審理制奠定工作基礎。審計成果求“好”。對審計發現的重大問題和審計取得的成效,通過審計要情、編報審計信息等方式及時向政府報送,向黨委、政府領導提供宏觀決策參考依據,促進問題的整改和體制機制的健全,加大審計成果轉化力度。2010年,省政府辦公廳根據審計建議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審計整改工作的意見》,建立健全了審計整改報告機制、協作機制、督查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有力推動了審計整改工作。
以質量考評為引導,健全審計質量激勵機制。精心組織開展全省優秀審計項目評選活動。每年組織開展全省優秀審計項目評選活動,采取開門評議、多方參與、統一尺度、合議糾偏的方式,確保評選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定期開展審計項目質量檢查。對檢查中發現審計質量控制方面的問題,與被檢查方現場交流,提出相關改進建議,不定期通報檢查情況。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把優秀審計項目評選和質量考核納入綜合考核,并將其結果作為評先樹優、干部提拔任用的量化指標。做好對下審計質量指導工作。通過召開優秀項目現場觀摩會、點評交流、案例演示、編印成冊等方式,對優秀項目進行總結、交流、推廣,發揮優秀審計項目的引導和示范作用。
以內部管理為基礎,優化質量控制內部環境。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審計隊伍,通過制定《江蘇省審計機關推行審計實務導師制實施辦法》、《江蘇省審計機關“五一五”審計人才工程實施辦法》等,開展政治理論培訓、專業技能培訓、網絡信息培訓、實踐能力等培訓。五年來,共培訓公務員3000多人次,有70%以上的審計干部具備本科以上學歷和中、高級技術職稱;有975人通過審計署計算機審計中級水平考試,占全國通過總人數的24.7%。不斷完善質量控制制度。先后出臺修訂、完善了《審計項目質量考評辦法》、《審計執法責任制度》等多項制度,組織編寫了《績效審計指南》、《高等院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指南》、《違反財經法規行為審計定性和處理處罰向導》等業務書籍,基本完善了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強計算機專業培訓,以聯網審計為突破口,強力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積極開展計算機應用成果的總結推廣工作,連續多年江蘇省報送審計署的審計專家經驗和AO應用實例的數量和獲獎數量以及獲優秀獎數量在全國審計機關中均名列前茅。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自2006年審計署開展地方優秀審計項目評選以來,江蘇省選送的參評項目年年“榜上有名”。尤其是在日前揭曉的2009年度地方優秀審計項目和表彰審計項目評比中,江蘇省選送的2個審計項目均被審計署評為全國地方優秀審計項目,而且江蘇還是本次唯一雙獲優秀的地方審計機關,創造了江蘇省參評項目歷史最好成績。(洪宇)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