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審計廳積極出臺措施 服務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安徽省審計廳最近專門制定了《關于審計服務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的實施意見》,著力發揮審計監督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服務安徽加速崛起大局的積極作用。
一是在總體要求上,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推動示范區建設科學發展為核心,以加速審計工作轉型為主線,以全面提升審計工作水平為抓手,統一思想,明確目標,科學謀劃,加強監督,提升服務,努力為加快示范區建設、加速安徽崛起發揮重要作用。
二是在基本原則上,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緊圍繞促進實現示范區建設的六個方面總體要求、四大戰略定位和五大發展目標,全面提升審計工作水平,服務示范區建設,推進安徽跨越發展。堅持積極服務、主動作為,深入學習把握示范區建設的政策體系,實時跟蹤示范區建設成果和動態,牢固樹立宏觀大局意識和科學發展意識,積極主動地謀劃和推進各項工作。堅持全面審計、突出重點,在把握全局、全面關注的基礎上,抓住示范區建設的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和關鍵環節,集中優勢審計資源,加大審計監督力度,發揮審計監督職能。堅持促進規范、提高績效,更加注重從宏觀層面進行綜合分析研究,促進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提升示范區建設綜合效益,保障示范區在建設中全面規范、在規范中科學發展、在發展中體現創新。
三是在審計重點上,加強宏觀決策執行情況審計,高度關注產業承接園區、產業承接集中區等載體的規劃和建設情況,以裝備制造、原材料、輕紡、高技術、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六大產業為重點的現代產業體系承接情況,“一軸雙核兩翼”產業空間布局的推進構建情況,以區域中心城市為核心、中小城市和重點城鎮為基礎的現代城鎮體系推進情況,揭示并促進解決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配套政策措施實施情況審計,重點關注投資、財稅、金融、土地、價格、人才科技、環境資源、社會保障等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情況;關注創新服務平臺構建、創新要素對接、創新環境優化、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等情況;關注示范區與長三角地區的分工合作、以及與其他地區的統籌協調發展情況;關注民生工程和社會建設情況。加強重點資金績效審計,高度關注示范區建設專項資金和產業發展資金,各級金融機構、政府融資平臺對示范區建設投入,以及執行稅收優惠、價格政策、環保治污等配套政策給予的減免、分成、補助等。加強重大項目跟蹤審計。圍繞沿江城市帶基礎設施建設,以快速客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民用機場、外通內暢的公路網絡、通江達海的內河運輸體系、“三網融合”的信息化建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的現代物流體系,有效的能源保障體系和安全的水利保障體系為重點,密切關注示范區重大工程項目的程序、質量、績效,確保重大工程項目順利實施。加強資源環境專項審計,密切關注示范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動態管理、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統籌、置換指標有償調劑、使用權流轉等政策貫徹落實情況,促進形成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的新舉措;關注國家產業政策、資源節約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執行情況,落實轉移項目節能評估審查、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叭瑫r”制度情況,開展排污權交易試點情況等。
四是在成果利用上,提升審計成果質量和水平,在充分揭示問題發揮審計批判性作用的基礎上,善于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強對各種情況的綜合分析和深入研究,對一些普遍性、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能夠抓住本質,尋找規律,從宏觀上提出富有建設性的審計意見和建議,為各級領導科學決策提供重要參考,推動完善系列配套政策體系,促進形成可供示范的產業轉移新模式、充滿活力的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合作互動的區域聯動發展機制、科學有效的資源集約節約和生態環保機制、合理高效的行政管理和社會運行機制。加大成果利用和結果公開,注重在審計成果的提煉、分析、整合上下功夫,強化對審計過程中獲得相關信息的整理歸納和綜合分析,開發提煉審計信息“精品”和“高端產品”,不斷提高審計信息質量,著力打造審計成果開發利用平臺。健全和完善審計結果公告、審計情況通報制度,完善審計信息披露機制,推動審計成果管理從內部運作為主向審計結果公開轉變,實現審計監督、輿論監督、社會監督的有機結合。加強審計整改和問責問效,積極爭取黨委、人大和政府的支持,建立健全審計整改報告制度、聯動制度、跟蹤檢查制度和公告制度,強化審計整改制度保障。落實審計整改責任追究制度,實行審計整改問責問效,增強審計整改效果。審計機關在具體確定審計項目計劃、制定審計實施方案時,都要將審計整改作為審計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在進行質量檢查、考核評比中,要將審計整改情況作為重要指標。通過多方努力,形成認識到位、措施得力、效果明顯的審計整改新格局,保障示范區建設有序推進。
一是在總體要求上,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推動示范區建設科學發展為核心,以加速審計工作轉型為主線,以全面提升審計工作水平為抓手,統一思想,明確目標,科學謀劃,加強監督,提升服務,努力為加快示范區建設、加速安徽崛起發揮重要作用。
二是在基本原則上,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緊圍繞促進實現示范區建設的六個方面總體要求、四大戰略定位和五大發展目標,全面提升審計工作水平,服務示范區建設,推進安徽跨越發展。堅持積極服務、主動作為,深入學習把握示范區建設的政策體系,實時跟蹤示范區建設成果和動態,牢固樹立宏觀大局意識和科學發展意識,積極主動地謀劃和推進各項工作。堅持全面審計、突出重點,在把握全局、全面關注的基礎上,抓住示范區建設的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和關鍵環節,集中優勢審計資源,加大審計監督力度,發揮審計監督職能。堅持促進規范、提高績效,更加注重從宏觀層面進行綜合分析研究,促進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提升示范區建設綜合效益,保障示范區在建設中全面規范、在規范中科學發展、在發展中體現創新。
三是在審計重點上,加強宏觀決策執行情況審計,高度關注產業承接園區、產業承接集中區等載體的規劃和建設情況,以裝備制造、原材料、輕紡、高技術、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六大產業為重點的現代產業體系承接情況,“一軸雙核兩翼”產業空間布局的推進構建情況,以區域中心城市為核心、中小城市和重點城鎮為基礎的現代城鎮體系推進情況,揭示并促進解決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配套政策措施實施情況審計,重點關注投資、財稅、金融、土地、價格、人才科技、環境資源、社會保障等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情況;關注創新服務平臺構建、創新要素對接、創新環境優化、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等情況;關注示范區與長三角地區的分工合作、以及與其他地區的統籌協調發展情況;關注民生工程和社會建設情況。加強重點資金績效審計,高度關注示范區建設專項資金和產業發展資金,各級金融機構、政府融資平臺對示范區建設投入,以及執行稅收優惠、價格政策、環保治污等配套政策給予的減免、分成、補助等。加強重大項目跟蹤審計。圍繞沿江城市帶基礎設施建設,以快速客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民用機場、外通內暢的公路網絡、通江達海的內河運輸體系、“三網融合”的信息化建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的現代物流體系,有效的能源保障體系和安全的水利保障體系為重點,密切關注示范區重大工程項目的程序、質量、績效,確保重大工程項目順利實施。加強資源環境專項審計,密切關注示范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動態管理、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統籌、置換指標有償調劑、使用權流轉等政策貫徹落實情況,促進形成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的新舉措;關注國家產業政策、資源節約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執行情況,落實轉移項目節能評估審查、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叭瑫r”制度情況,開展排污權交易試點情況等。
四是在成果利用上,提升審計成果質量和水平,在充分揭示問題發揮審計批判性作用的基礎上,善于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強對各種情況的綜合分析和深入研究,對一些普遍性、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能夠抓住本質,尋找規律,從宏觀上提出富有建設性的審計意見和建議,為各級領導科學決策提供重要參考,推動完善系列配套政策體系,促進形成可供示范的產業轉移新模式、充滿活力的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合作互動的區域聯動發展機制、科學有效的資源集約節約和生態環保機制、合理高效的行政管理和社會運行機制。加大成果利用和結果公開,注重在審計成果的提煉、分析、整合上下功夫,強化對審計過程中獲得相關信息的整理歸納和綜合分析,開發提煉審計信息“精品”和“高端產品”,不斷提高審計信息質量,著力打造審計成果開發利用平臺。健全和完善審計結果公告、審計情況通報制度,完善審計信息披露機制,推動審計成果管理從內部運作為主向審計結果公開轉變,實現審計監督、輿論監督、社會監督的有機結合。加強審計整改和問責問效,積極爭取黨委、人大和政府的支持,建立健全審計整改報告制度、聯動制度、跟蹤檢查制度和公告制度,強化審計整改制度保障。落實審計整改責任追究制度,實行審計整改問責問效,增強審計整改效果。審計機關在具體確定審計項目計劃、制定審計實施方案時,都要將審計整改作為審計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在進行質量檢查、考核評比中,要將審計整改情況作為重要指標。通過多方努力,形成認識到位、措施得力、效果明顯的審計整改新格局,保障示范區建設有序推進。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