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全國新農保試點初期開展審計調查 突顯審計“免疫系統”預防作用
記者:郭媛丹
從1996年國家審計署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審計報告以來,一些問題年年被揭露,出現屢犯屢審、屢審屢犯的怪圈。針對這一現象,審計署一方面堅持揭露和查處重大違法違規和經濟犯罪,促進反腐倡廉建設,一方面積極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在一項新制度推行之初就及早進行審計調查,對全盤情況進行摸底,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審計建議,避免一些問題的產生。
審計調查最快速介入新農保項目
從今年5月份起,審計署組織京津冀、廣州、長春等9個特派辦分別對河北、山西、吉林、廣西等9個?。ㄗ灾螀^)新農保資金的籌集、管理、使用和試點進展情況進行審計調查。
“這是一次很及時的跟進審計?!眹覍徲嬍鹕绫K舅鹃L李建新如此評價該次審計?!澳康脑谟谕ㄟ^調查新農保試點政策落實和新農?;鸹I集、管理使用情況,揭示政策執行和基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原因,并提出改進管理、完善制度的審計建議?!?BR> 新農保全國試點始于去年下半年,此次審計調查時間范圍從2009年9月至今年5月份。按照要求,審計署派駐的9個特派辦分別對河北、山西、吉林、廣西等9個?。ㄗ灾螀^)進行審計調查,每個省至少調查5個縣,每個縣延伸調查2個鄉鎮。
從審計調查情況看,新農保試點給農民帶來了實惠,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各地經辦機構為了做好這項工作也采取很多措施,對困難人群還出臺了一些優惠措施。另外,在資金使用和管理上,審計調查也沒有發現嚴重的違法違規問題。
審計署將各審計調查組的情況進行了初步匯總后,也發現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是:部分地方財政補助資金未及時到位、部分基層經辦機構收取農民保費后上繳財政專戶不及時、部分地區基礎工作薄弱、參保人信息記錄不完整等。通過審計調查,會促進及時糾正和解決這些問題。
實地探訪長春特派辦
記者跟隨審計署調研組來到審計署長春特派辦辦公現場看到,在一疊疊的賬冊、表格、證人證言以及在電腦上生成的密密麻麻的匯總數據前,記者仿佛看到了審計人員艱辛細致的工作場景。
審計報告、審計公告中的那一系列數額龐大的違規資金,以及掩藏在其后一些深層次問題都是通過這些賬冊、表格和證據發現的,在這些背后是審計工作人員的無私付出。
與審計項目相關的單位有十多個,不僅涉及省、部分市和試點縣三級社會保障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和社保局、銀行等經辦部門,還要延伸調查部分鄉鎮、村級組織,有的還要深入農戶。調查內容涉及中央基礎養老金、地方政府補貼資金和個人賬戶資金的到位情況以及資金管理和使用情況;新農保試點的運行和進展情況;農民領取養老金情況以及在繳費檔次、繳費補貼等方面對新農保制度的意見。
記者跟隨長春特派辦從長春出發,經過2個小時車程才抵達農戶家。審計署長春特派辦社保處處長周矯介紹,對農戶的調查有個特殊性,“審計調查期間,正值農忙和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為了能見到農戶,有的入戶調查安排到晚上進行,有的就直接去田里找農戶?!?BR> 對這次審計調查,各級單位都很配合,沒有遇到拒不提供資料或提供虛假資料的情況。但在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往往需要從賬本和現有資料之外去尋找線索。在這次新農保審計調查項目中,為了核實是否存在利用去世老人騙取養老金的問題,長春特派辦審計組最初欲核查土葬罰款單,“因為農民有土葬的習俗,但土葬是國家規定所不允許的,私自土葬必須繳納罰款。結果我們發現這個辦法不現實,因為老人去世后被罰款的是他(她)的配偶或子女,無法對姓名進行比對?!睂徲嫿M人員說。
當地社保局向不在本地的60歲以上農民發放養老金,采取了一個很有趣的生存認證辦法:凡不在戶口所在地居住的農村60歲以上老人,需在居住地拍攝持有當地當天報紙的個人照片,傳回戶口所在地辦理參保和發放手續。這個辦法很好,簡便易行。
審計關口前移有利于早發現早解決問題
新農保試點工作開始不久,總體進展順利。但審計調查也發現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地方還存在動態管理不到位、養老金發放不及時的問題?!梆B老金發放不及時,主要是因為動態管理不到位,是指開始發放養老金后對陸續年滿60歲周歲的農村老人沒有及時納入養老金發放范圍。也有一部分養老金是由于審批程序、管理手段等原因導致發放滯后?!敝艹C介紹。
目前新農保的保費收繳工作主要是由鄉鎮主管人員和村協管員負責,個別地方還存在收取保費未及時上繳財政專戶的問題。
審計同時發現,新農保收費收據沒有統一,有的地方使用的是城保的收據,有的地方使用的是非正規票據。根據介紹,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糾正,可能會造成資金管理的責任主體不明確,存在貪污、挪用資金的隱患。
“這種關口前移的審計調查,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完善政策、改進管理的意見和建議,更好地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審計人員會更有成就感。這好比一幢大樓,建好了之后我們去調查,結果發現它超規模超概算,但已經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F在我們是在大樓(新農保制度)打基礎的時候就調查,發現問題能夠及時糾正,及時完善,消除隱患?!敝艹C說。
鏈接: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農保)制度的推行被稱為一個歷史性的跨越,這意味著,中國農民在“種地不交稅、上學不付費、看病不太貴”之后,又向“養老不犯愁”的新夢想邁出了堅實一步。
黨的十六大特別是十七大以來,各地積極探索新農保制度,目前全國新農保試點縣(市、區)達到320個。根據規劃,待試點完善并全面推開后,將于2020年前全部實現所有農民都享有新農保。
新農保采取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模式。新農保在支付結構上分兩部分: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由國家財政全部保證支付,這意味著中國農民60歲以后都將享受到國家普惠式的養老金。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