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財政審計大格局呼之欲出
從“行政事業單位定期審計”到“公安模式”,從“上審下、交叉審、同級審”到“預算執行聯網審計”,從“大財政審計”到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多年來,湖北從未停止探索深化財政審計的步伐,推動財政審計工作不斷在高起點上取得新的突破。湖北財政審計一次次成功探索實踐的背后有著怎樣的規律和訣竅?
根本出路在于理念的創新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公共財政建設的不斷深化,必然引發審計主客觀環境的全方位變革。湖北省審計廳黨組書記、廳長張永祥認為,“財政審計工作要適應這種變革要求,根本出路就在于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及時更新審計理念,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領財政審計工作的大發展”。
近年來,針對財政預算執行審計高位運行、難以突破的現實處境,該廳黨組在深入分析財政審計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明確提出財政審計工作要實現“五個轉變”,即:審計目標由注重發揮審計防護作用向發揮建設性作用轉變;審計內容由注重真實合法效益并重向突出效益轉變;審計手段由賬套式審計向計算機審計轉變;審計組織方式由發揮局部作用向發揮整體效能轉變;審計管理由單一內控方式向科學化方向轉變。這一指導思想的調整,大大激發了全省財政審計工作的活力。隨后,湖北探索開展了真正意義上的績效審計,逐步運用信息化審計組織管理方式和聯網審計方法,積極推進財政審計的轉型發展。
隨著財政改革的不斷深化,如何使財政審計更好地服務財政改革,成為廳黨組思考的重要問題。為此,廳長張永祥結合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又明確提出了“五個堅定不移、七個正確區分、八個慎重對待”的執法理念,要求審計既要堅持原則,又要實事求是,服從和服務于經濟發展。這一理念的提出,把審計干部從條條框框、機械執法的桎梏中解脫出來,推進審計整體執法水平明顯提高。
圍繞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該廳進一步強化宏觀管理審計意識,將財政審計目標指向服務宏觀決策和維護財政經濟安全,先后統一組織對“兩圈一帶”等發展戰略落實情況、國庫集中收付等財政改革情況、省直管縣等財政管理制度執行情況和“普九”、鄉鎮、村級、高校、政府還貸二級公路等債務情況進行了審計或調查,推進財政審計領域不斷擴展,層次不斷提升。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省廳的引領和指導下,全省各地審計機關結合實際,探索出了很多被實踐證明正確的審計思路和理念。武漢市審計局不斷強化“大財政、大投資、大績效、大經責”四大審計工作理念,推動審計工作整體化、系統化,提升了審計工作層次和效能。荊州市審計局創造性地提出發揮預算執行審計“衍生功能”的觀念,促進財政預算安排更加合理,預算編制更加科學。襄樊市審計局不斷強化財政績效意識,積極推進績效審計,在促進節約政府投資和維護國有資產安全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孝感市審計局樹立跟蹤審計理念,前移審計關口,加強對投資項目全過程審計,促進提高了政府投資效益和審計效能。
理念一變天地寬。全省審計機關以理念創新為先導,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共同支撐起了湖北財政審計的滿園春色。近年來,該省先后探索和總結了行政事業單位定期審計、專項資金按分配渠道跟蹤審計、企業經濟效益對比審計、公安財政支出審計、老河口聯網審計、“一盤棋”打“總體戰”、信息化條件下大型審計項目組織管理等新的工作方法和路子,很多經驗成果在全國推廣,有的甚至受到國際同行關注,財政審計工作始終保持高位運行。
根本方法是統籌
隨著中央擴大內需和湖北“兩圈一帶”戰略的大力實施,全省各類轉移支付資金、專項資金、建設資金投入越來越大,湖北省委、省政府對審計工作越來越重視,要求也越來越高。審計工作任務重與力量不足、審計資源分散與整合利用不夠、審計重復交叉與部分單位監督缺位、審計要求高與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更加突出,成為影響和制約審計事業科學發展的瓶頸和硬傷。
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復雜局面之下,如何有效地緩解矛盾,如何更好地服務大局,不僅是推進審計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課題,也是深化財政審計工作的當務之急。為此,該廳黨組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連續開展了多次有針對性的調研,最后形成一個共識:破解“瓶頸”的根本方法,就是統籌。
近年來,該廳堅持在整合審計資源上狠下功夫,不斷打破專業、層級和地域界限,積極重構審計組織管理模式,對同一被審計單位的多個項目采取“一拖N”捆綁方式進行;對全省統一組織的大型審計項目和行業審計,實行“上審下”與“交叉審”相結合;對下開展的財政決算審計等其他審計項目,與當地相關審計項目結合。近三年,采用“一拖N”組織方式開展20多個審計項目;統籌安排行業性、專題性大型審計項目30多項,統一調度全省力量達6000余人次;采取上下結合辦法開展60多個縣市財政決算審計,有效破解了審計力量不足的難題,審計合力明顯增強。
統籌絕不僅僅是審計資源的簡單重組,而是各個審計因素和環節的有機融合。應對財稅管理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形勢,湖北審計機關探索推廣了信息化條件下大型項目審計組織管理方式,探索總結了以“在線審計”為特征的夷陵區預算執行聯網審計,組織研發了“湖北省動態審計監測系統”,建立了全省財政資金審計分析一體化平臺,推進財政審計工作信息化、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在審計機關內部處室、系統上下、系統內外建立了審計成果和信息共享機制,采取內部載體或大眾媒介等渠道,及時上報、反饋或公布財政審計情況,推進財政審計成果在各個層面和領域中廣泛利用。
為統籌全省,帶動各地,該廳先后制訂印發了“全省審計項目計劃統籌管理”、“審計成果與信息共享”、“審計力量資源整合管理”、“審計干部培訓”、“領導班子建設”、“審計工作綜合量化考核”等制度辦法。全省各級審計機關競相跟進,荊門市在審計質量控制、項目安排、人員調配、經費保障、信息與成果共享、目標考核與激勵措施等方面,大力推進市縣審計機關一體化發展。十堰市將品牌意識引入審計工作,統籌業務資源,積極打造預算執行、經濟責任、政府投資、農業資金和民生審計五張名牌。黃岡市審計局在上下審計機關之間大力推進思想觀念、審計項目、組織管理、技術手段、審計質量、審計成果六個對接。恩施等地審計機關建立了局領導聯系縣市工作制度,幫助解決基層審計機關發展的困難和問題。襄樊、宜昌、孝感、隨州等地審計機關創新審計業務與組織管理,建立了全面協調的統籌發展機制。
通過統籌,審計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大,審計干部隊伍素質和工作效能進一步提升,基層審計工作條件和環境進一步改善。實踐充分證明,統籌是不斷深化財政審計工作、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的根本方法,是破解現階段審計工作突出問題與矛盾的一把“金鑰匙”,也是現行體制下推進審計工作科學發展的一條正確路徑。
根本目標體現在審計效能的提升
隨著財政審計體制機制不斷完善,行為模式日漸規范,財政審計工作自身也面臨著不少問題,特別是在相對固定的程式下,方法趨于老套,報告大同小異,問題屢審屢犯,從而不同程度地產生了厭審和抵觸情緒。越來越多的審計人員和被審計對象開始困惑,在財政審計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又要走向何方?深化財政審計、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的根本目標又在哪里?湖北審計給出的答案是:深化成果運用,不斷提升財政審計工作效能。
近年來,湖北省審計機關在財政審計工作中,堅持把審計成果的轉化利用作為審計核心價值進行深度挖掘,努力放大審計效應,不斷提升服務層次和水平。近三年,共審計10197個單位部門、26個行業、2217 個投資項目,2879個專項資金(基金),查出預算編制不完整、不規范,隱瞞轉移財政收入,違規改變用途等各類違規資金304.4億元,促進國家財政增收節支78.1億元;移送經濟案件線索110件,移送處理208人。在不斷加大違紀違規問題和經濟犯罪案件查處力度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審計整改,更加突出“宏觀性”、“政治性”與“建設性”。三年來,全省本級預算執行審計發現的問題,整改率都達到70%以上,其中,省直部門整改率達到90%以上。通過審計,促進全省黨政部門采納審計建議15173條,制定1782項規章制度。去年,省廳組織對近幾年財政審計情況進行了深入對比分析研究,形成了《我省財政資金運行態勢審計分析及對策建議》,提出將國有資本經營、政府性基金和社會保障資金等納入預算管理的建議,省委、省政府多位領導批示財政部門研究建立統一、完整的綜合預算管理制度。
深化財政審計、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不僅提高了財政審計工作的效能層次,而且對審計工作組織方式、人員素質、工作環境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全省審計機關通過統籌整合,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各自為戰的狀況,有效地克服了傳統財政審計內容上分割、運作上重復監督、成果上分散反映等不足,充分發揮了審計機關的整體效能和作用。今年該廳安排擴大內需、債務等六個項目捆綁審計,一次審計,出具6份審計報告,節約時間60%,極大地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通過統籌整合,全省3000多人次基層審計人員參加到全省大型項目聯合審計中來,進行完全真實的“實戰演練”,使參審干部在審計實戰中提高查賬、分析、計算機應用和管理等能力,為基層培養了一大批業務骨干。同時,結合“上審下、交叉審”,上級審計機關加強對下級審計機關業務指導,注重在現場審計時與地方黨政領導及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協調,促進地方黨委、政府加大對基層審計工作的支持,落實工作經費、人員編制,基層審計工作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湖北財政審計工作的訣竅就在于他們敢立潮頭,能夠把住經濟社會發展的脈搏,將審計工作主動融入到財政改革與發展之中,抓住了財政審計工作的“牛鼻子”,不斷推陳出新,開拓進取??梢哉f,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湖北財政審計已觸及到財政經濟領域的方方面面,基本實現“面、線、點”全覆蓋、全滲透、全關注,財政審計大格局已然呼之欲出。(劉明亮 付后裕)
根本出路在于理念的創新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公共財政建設的不斷深化,必然引發審計主客觀環境的全方位變革。湖北省審計廳黨組書記、廳長張永祥認為,“財政審計工作要適應這種變革要求,根本出路就在于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及時更新審計理念,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領財政審計工作的大發展”。
近年來,針對財政預算執行審計高位運行、難以突破的現實處境,該廳黨組在深入分析財政審計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明確提出財政審計工作要實現“五個轉變”,即:審計目標由注重發揮審計防護作用向發揮建設性作用轉變;審計內容由注重真實合法效益并重向突出效益轉變;審計手段由賬套式審計向計算機審計轉變;審計組織方式由發揮局部作用向發揮整體效能轉變;審計管理由單一內控方式向科學化方向轉變。這一指導思想的調整,大大激發了全省財政審計工作的活力。隨后,湖北探索開展了真正意義上的績效審計,逐步運用信息化審計組織管理方式和聯網審計方法,積極推進財政審計的轉型發展。
隨著財政改革的不斷深化,如何使財政審計更好地服務財政改革,成為廳黨組思考的重要問題。為此,廳長張永祥結合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又明確提出了“五個堅定不移、七個正確區分、八個慎重對待”的執法理念,要求審計既要堅持原則,又要實事求是,服從和服務于經濟發展。這一理念的提出,把審計干部從條條框框、機械執法的桎梏中解脫出來,推進審計整體執法水平明顯提高。
圍繞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該廳進一步強化宏觀管理審計意識,將財政審計目標指向服務宏觀決策和維護財政經濟安全,先后統一組織對“兩圈一帶”等發展戰略落實情況、國庫集中收付等財政改革情況、省直管縣等財政管理制度執行情況和“普九”、鄉鎮、村級、高校、政府還貸二級公路等債務情況進行了審計或調查,推進財政審計領域不斷擴展,層次不斷提升。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省廳的引領和指導下,全省各地審計機關結合實際,探索出了很多被實踐證明正確的審計思路和理念。武漢市審計局不斷強化“大財政、大投資、大績效、大經責”四大審計工作理念,推動審計工作整體化、系統化,提升了審計工作層次和效能。荊州市審計局創造性地提出發揮預算執行審計“衍生功能”的觀念,促進財政預算安排更加合理,預算編制更加科學。襄樊市審計局不斷強化財政績效意識,積極推進績效審計,在促進節約政府投資和維護國有資產安全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孝感市審計局樹立跟蹤審計理念,前移審計關口,加強對投資項目全過程審計,促進提高了政府投資效益和審計效能。
理念一變天地寬。全省審計機關以理念創新為先導,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共同支撐起了湖北財政審計的滿園春色。近年來,該省先后探索和總結了行政事業單位定期審計、專項資金按分配渠道跟蹤審計、企業經濟效益對比審計、公安財政支出審計、老河口聯網審計、“一盤棋”打“總體戰”、信息化條件下大型審計項目組織管理等新的工作方法和路子,很多經驗成果在全國推廣,有的甚至受到國際同行關注,財政審計工作始終保持高位運行。
根本方法是統籌
隨著中央擴大內需和湖北“兩圈一帶”戰略的大力實施,全省各類轉移支付資金、專項資金、建設資金投入越來越大,湖北省委、省政府對審計工作越來越重視,要求也越來越高。審計工作任務重與力量不足、審計資源分散與整合利用不夠、審計重復交叉與部分單位監督缺位、審計要求高與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更加突出,成為影響和制約審計事業科學發展的瓶頸和硬傷。
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復雜局面之下,如何有效地緩解矛盾,如何更好地服務大局,不僅是推進審計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課題,也是深化財政審計工作的當務之急。為此,該廳黨組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連續開展了多次有針對性的調研,最后形成一個共識:破解“瓶頸”的根本方法,就是統籌。
近年來,該廳堅持在整合審計資源上狠下功夫,不斷打破專業、層級和地域界限,積極重構審計組織管理模式,對同一被審計單位的多個項目采取“一拖N”捆綁方式進行;對全省統一組織的大型審計項目和行業審計,實行“上審下”與“交叉審”相結合;對下開展的財政決算審計等其他審計項目,與當地相關審計項目結合。近三年,采用“一拖N”組織方式開展20多個審計項目;統籌安排行業性、專題性大型審計項目30多項,統一調度全省力量達6000余人次;采取上下結合辦法開展60多個縣市財政決算審計,有效破解了審計力量不足的難題,審計合力明顯增強。
統籌絕不僅僅是審計資源的簡單重組,而是各個審計因素和環節的有機融合。應對財稅管理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形勢,湖北審計機關探索推廣了信息化條件下大型項目審計組織管理方式,探索總結了以“在線審計”為特征的夷陵區預算執行聯網審計,組織研發了“湖北省動態審計監測系統”,建立了全省財政資金審計分析一體化平臺,推進財政審計工作信息化、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在審計機關內部處室、系統上下、系統內外建立了審計成果和信息共享機制,采取內部載體或大眾媒介等渠道,及時上報、反饋或公布財政審計情況,推進財政審計成果在各個層面和領域中廣泛利用。
為統籌全省,帶動各地,該廳先后制訂印發了“全省審計項目計劃統籌管理”、“審計成果與信息共享”、“審計力量資源整合管理”、“審計干部培訓”、“領導班子建設”、“審計工作綜合量化考核”等制度辦法。全省各級審計機關競相跟進,荊門市在審計質量控制、項目安排、人員調配、經費保障、信息與成果共享、目標考核與激勵措施等方面,大力推進市縣審計機關一體化發展。十堰市將品牌意識引入審計工作,統籌業務資源,積極打造預算執行、經濟責任、政府投資、農業資金和民生審計五張名牌。黃岡市審計局在上下審計機關之間大力推進思想觀念、審計項目、組織管理、技術手段、審計質量、審計成果六個對接。恩施等地審計機關建立了局領導聯系縣市工作制度,幫助解決基層審計機關發展的困難和問題。襄樊、宜昌、孝感、隨州等地審計機關創新審計業務與組織管理,建立了全面協調的統籌發展機制。
通過統籌,審計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大,審計干部隊伍素質和工作效能進一步提升,基層審計工作條件和環境進一步改善。實踐充分證明,統籌是不斷深化財政審計工作、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的根本方法,是破解現階段審計工作突出問題與矛盾的一把“金鑰匙”,也是現行體制下推進審計工作科學發展的一條正確路徑。
根本目標體現在審計效能的提升
隨著財政審計體制機制不斷完善,行為模式日漸規范,財政審計工作自身也面臨著不少問題,特別是在相對固定的程式下,方法趨于老套,報告大同小異,問題屢審屢犯,從而不同程度地產生了厭審和抵觸情緒。越來越多的審計人員和被審計對象開始困惑,在財政審計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又要走向何方?深化財政審計、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的根本目標又在哪里?湖北審計給出的答案是:深化成果運用,不斷提升財政審計工作效能。
近年來,湖北省審計機關在財政審計工作中,堅持把審計成果的轉化利用作為審計核心價值進行深度挖掘,努力放大審計效應,不斷提升服務層次和水平。近三年,共審計10197個單位部門、26個行業、2217 個投資項目,2879個專項資金(基金),查出預算編制不完整、不規范,隱瞞轉移財政收入,違規改變用途等各類違規資金304.4億元,促進國家財政增收節支78.1億元;移送經濟案件線索110件,移送處理208人。在不斷加大違紀違規問題和經濟犯罪案件查處力度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審計整改,更加突出“宏觀性”、“政治性”與“建設性”。三年來,全省本級預算執行審計發現的問題,整改率都達到70%以上,其中,省直部門整改率達到90%以上。通過審計,促進全省黨政部門采納審計建議15173條,制定1782項規章制度。去年,省廳組織對近幾年財政審計情況進行了深入對比分析研究,形成了《我省財政資金運行態勢審計分析及對策建議》,提出將國有資本經營、政府性基金和社會保障資金等納入預算管理的建議,省委、省政府多位領導批示財政部門研究建立統一、完整的綜合預算管理制度。
深化財政審計、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不僅提高了財政審計工作的效能層次,而且對審計工作組織方式、人員素質、工作環境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全省審計機關通過統籌整合,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各自為戰的狀況,有效地克服了傳統財政審計內容上分割、運作上重復監督、成果上分散反映等不足,充分發揮了審計機關的整體效能和作用。今年該廳安排擴大內需、債務等六個項目捆綁審計,一次審計,出具6份審計報告,節約時間60%,極大地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通過統籌整合,全省3000多人次基層審計人員參加到全省大型項目聯合審計中來,進行完全真實的“實戰演練”,使參審干部在審計實戰中提高查賬、分析、計算機應用和管理等能力,為基層培養了一大批業務骨干。同時,結合“上審下、交叉審”,上級審計機關加強對下級審計機關業務指導,注重在現場審計時與地方黨政領導及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協調,促進地方黨委、政府加大對基層審計工作的支持,落實工作經費、人員編制,基層審計工作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湖北財政審計工作的訣竅就在于他們敢立潮頭,能夠把住經濟社會發展的脈搏,將審計工作主動融入到財政改革與發展之中,抓住了財政審計工作的“牛鼻子”,不斷推陳出新,開拓進取??梢哉f,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湖北財政審計已觸及到財政經濟領域的方方面面,基本實現“面、線、點”全覆蓋、全滲透、全關注,財政審計大格局已然呼之欲出。(劉明亮 付后裕)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