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審計報:新農合審計——為了醫療普惠的承諾
中國審計報記者:廖朝明
安徽省舒城縣張母橋鎮合心村農民汪大勇4年前患了尿毒癥,在做了和父親換腎的手術后,花掉了他們家4.6萬元。讓這個家庭更加難以承受的是,汪大勇還需要定期服用昂貴的抗排異的藥物,每個月的藥費都得7000多元。
“如果不是因為參加了新農合,我們不知道從哪里籌集這么多的錢?!蓖舸笥碌挠H屬們對入戶調查的審計人員說。按照安徽省實行的慢性病門診治療補償標準,汪大勇每個月可以報銷的醫藥費為5500元。
為了保障這項政策落到實處,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2010年5月開始,審計署組織9個特派辦和部分地方審計機關對安徽、江蘇、遼寧、湖北等省的新農合專項基金進行審計調查,重點是新農合基金的籌集、使用、管理和新農合及相關配套政策落實情況。每個省調查5個縣,每個縣延伸調查2個鄉鎮衛生院。這項審計調查工作將于7月底完成?!靶罗r合涉及到8億多參合農民的切身利益,我們審計的目的就是要看管好農民的救命錢、保命錢,同時,針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哪些漏洞需要填補,哪些制度需要完善,哪些政策需要調整,我們會通過審計報告向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提出建議,讓國家的善政能切切實實地普惠到每一個農民頭上”,審計署社保司司長李建新說。
政策之惠
在舒城縣城關鎮衛生院,葛增龍老人正在辦理出院手續。他因為糖尿病住院,花費了1900多元的住院費,按照鄉鎮衛生院75%的補償比例,他一共領到了1347元的補償金。補償金由衛生院先行墊付,再通過相關票據與縣農合辦結算。
“我從2007年就參加了新農合了,(個人)繳費從10元提高到了30元,這點錢不算多,可是當我這次住院生病時,我就真正感受到了新農合的好處了?!备鹪鳊堈f。
農民對新農合的擁護,或許用參合率最能說明問題。衛生部提供的資料表明,參合農民對合作醫療的信任感逐步增強。截至2009年底,全國開展新農合的縣(市、區)達到2716個,參加新農合人口8.33億,參合率達94%,而在2003年新農合在全國部分縣市開始試點時,許多地方的參合率都是在50%-60%左右。
尤其是最近兩年來,國家對新農合的投入資金在逐年上升,新農合籌資標準也在逐步提高。例如在安徽,新農合籌資水平從2003年的每人每年30元提高到目前的每人每年150元,其中農民個人繳費從10元上升到30元,而國家和省、縣級財政補助則由20元提高到120元。在湖北,2008年全省新農合籌資水平為人均90元,2009年為100元,2010年同樣提高到150元。新農合資金盤子的不斷做大,讓醫療普惠不再僅僅是個夢想,參合農民的報銷比例顯著提高,受益面逐年擴大,而各種人性化的補償方案也在各地陸續完善,諸如以住院報銷為主,兼顧門診統籌;通過信息化建設,實行本縣內甚至本省內報銷即時結算;對特殊慢性病大額門診費用,比照住院補償政策執行,切實減輕了大病患者的經濟負擔;根據新農合資金在年底的結余情況,對大病患者進行二次救助,等等。
不僅僅是農民,那些新農合定點醫療單位尤其是鄉鎮衛生院,同樣是新農合政策的受益群體。由于執行差異化的報銷比例,引導群眾合理就醫降低費用負擔,農民在鄉鎮衛生院就醫的報銷比例往往會高于縣級、省級醫院,可以達到60%、70%以上,過去就診病人逐漸減少的鄉鎮衛生院,現在也開始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湖北省鄂州市燕磯鎮中心衛生院院長李玉平向記者展示了這樣一組數據:2008年該院的門診和住院人數為800人左右,2009年上升到1500人,2010年1-4月份,該院就診病人已經達到了700人。
“過去農民得了病往往扛著捂著,小病也拖成了大病,新農合政策執行后,農民敢于走進醫院,這些都要托政策的福?!崩钣衿接芍缘馗袊@道。
審計之憂
“從現在的審計結果看,我們還沒有發現有擠占挪用新農合資金的違規違紀案件,但是,我們在審計中也發現了一些制度上的漏洞和隱患。比如醫療救助與新農合制度銜接不夠充分,對五保戶、貧困戶參合和醫后救助不到位;參合農民重復參保,有的存在重復報銷現象;基本藥物零加價政策推行緩慢,鄉鎮衛生院藥品加價率高;新農合信息系統建設普遍落后;經辦機構監督管理不到位等管理問題。這些問題我們也要提出來,希望能夠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充分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边@就是審計署駐上海特派辦副特派員呂勁松對本次新農合審計的理解。
在安徽省廬江縣,審計人員發現了有1萬多名中小學生重復參保的現象,即那些家在農村而在城里上學的孩子既參加新農合,又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繳納了雙份費用。
在安徽省舒城縣,審計人員發現,有一個農民同樣參加了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并用別人提供的虛假發票同時向相關部門套取了雙重的醫療保險金。
由于新醫改執行基本藥物零加價政策,醫院“以藥養醫”的模式難以為繼,如果財政補助不到位,鄉鎮衛生院為了生存和發展,必然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因此,加強新農合資金的報銷監管顯得刻不容緩。
在湖北省鄂州市,審計人員向記者介紹了他們對3家鄉鎮衛生院的抽查情況,均發現了不同程度的過度檢查和過度醫療現象。
“有一家衛生院,我們抽查了其中的40份病歷,發現去年的人均檢查費用為300多元,而今年的上升到了500多元,該院共有8臺醫療設備,基本上住院病人從B超、胃鏡、胸透、血型分析等,能做的檢查項目都做了?!睂徲嬍瘃v武漢特派辦社保處處長常青向記者介紹說。
此外,審計人員還發現了一些疑似“掛床”的現象,比如有一個衛生院出現了本院職工一年內4次在本院住院報銷,甚至一年內重復多次做一個醫療檢查項目。
未來之路
“某種意義上說,在這次新農合審計中,我們就像是電腦程序的測試員,我們要發現系統的漏洞,提交測試報告再打上補丁,最后讓這個系統變得更加完善?!蔽錆h特派辦社保處處長常青這樣總結道。
在安徽,審計人員就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由于部分縣市作為新農合試點縣率先實施,于是就各自開發出了新農合的數據錄入軟件,幾年之后省里又推出了新的軟件,以供后來加入的縣市統一使用,導致出現了新舊軟件不銜接的情況。
到現在,許多省市仍然無法實現省內新農合信息聯網,更不用說全國新農合統一數據了,跨省之外的即時結算也就無從談起。
“如果能夠像金審工程、金卡工程、金盾工程一樣,實行全國新農合數據共享,那么跨省騙合騙保的現象將大大減少。我們也準備在審計結束后,通過審計報告和建議把這個問題反映上去?!鄙虾L嘏赊k的一位審計人員對記者說。
新農合和城市居民醫療保險的銜接,也引發了相關部門的關注。
“同樣的工作性質,卻一個隸屬衛生部門管轄,一個隸屬民政部門管轄,兩個機構兩套人馬,為什么就不能統一節約人力成本呢?”在采訪中,不少地方政府官員向記者表達了這樣的困惑。
不過,有一些地方已經悄悄開始了這樣的改革。比如在安徽,已經有5個市轄區的農民納入了居民醫保。值得一提的是湖北鄂州的做法,將城鎮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三套保險合而為一,通過新成立的醫保局統一管理醫保業務,體現了管辦分離的原則,但醫保局存在專業審核力量不足的問題。
如前所述,武漢辦將審計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和鄂州市醫保局做了通報之后,醫保局負責人當即表示,要面向社會招納十名具有專業醫療背景知識的人員擔任監管審查任務,據悉,這項工作目前正在開展中。
“雖然醫保局他們對醫療業務不是特別熟悉,但是至少他們有監管的意愿,而監管的能力,是可以在實踐中不斷提升的。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避免了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蔽錆h辦副特派員呂衡說。
打破身份和制度的藩籬,城鄉一體,全國聯網,“一卡在手全都有”,現在看來似乎遙不可及,但誰能斷言這不是城鄉居民醫療保障未來的發展趨勢呢?(摘自6月7日《中國審計報》)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