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新農合,農民得了多少實惠?——來自安徽、湖北部分縣市的調查
人民日報記者:崔鵬
編者按:根據新農合部級聯席會議要求,今年5月,審計署開始組織9個特派辦,分別對全國9省新農合基金的籌集、使用、管理和新農合相關配套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審計調查。
為了解新農合制度的實施情況,記者近日與審計署有關業務部門負責人一道,前往安徽、湖北的部分縣市進行調查采訪,結果發現,新農合有效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促進了農村基層衛生條件的改善和服務質量提高,同時也為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奠定了基礎。
但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目前新農合制度還存在保障水平不高、運行機制不規范、資金安全有待加強、鄉鎮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薄弱等問題,制約了新農合制度更好地發揮作用。
針對這些問題,希望有關部門能認真對待、早日解決,讓農民可以更安心、更方便地看病。
●“看病貴”已有緩解
部分鄉鎮醫院存在過度檢查、過度用藥等問題
家住安徽舒城縣城關鎮五里村的五保戶余華庭今年69歲,近年來飽受食道癌折磨。最近,他在舒城縣第二人民醫院做了手術,花費1.65萬元,因參保新農合而報銷9000多元。之后,他又申請了大病救助,獲得救助款3500元?!耙菦]有新農合、沒有大病救助,我自己哪做得起手術??!”余華庭說。
緩解農民就醫難,新農合功不可沒。審計署武漢辦副特派員呂衡說:“我們在審計中發現,新農合整體執行情況良好,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深受群眾歡迎?!?BR> 但是,部分鄉鎮醫院卻存在過度檢查、過度用藥等問題,導致農民雖然可以報銷,整體醫療負擔卻加重了。
據審計署武漢辦社保處副處長劉忠文介紹,他們在審計中發現鄉鎮衛生院過度檢查比較普遍?!耙恍┬l生院不顧患者實際情況,有幾項設備就給做幾項檢查。這次我們抽查的3個鄉鎮衛生院基本都是如此?!眲⒅椅恼f,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新農合所帶來的實惠。
為什么會出現這一情況?隨著基本藥物零加價制度的普及,“以藥養醫”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但這也導致部分鄉鎮衛生院收入下滑,生存困難。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湖北、安徽都存在這一情況,部分衛生院收入降幅甚至達50%,正常運行困難。
“如果財政補助跟不上,醫院必然會尋求其他路子來增收?!眲⒅椅恼f。在湖北鄂州市,有一家收入狀況較差的鄉鎮衛生院正準備將“患者檢查”這一業務外包給一家公司,這樣就不用再購買昂貴的醫療設備了?!皳覀兞私?,不是不想買,而是買不起?!眲⒅椅恼f。
●農民報銷更輕松
信息系統建設尚不規范,一些錄入信息不準確
日前,記者來到安徽舒城縣張母橋鎮廟沖村衛生室,發現新農合信息系統已經延伸到農村,農民在家門口看完病即可得到門診補償,充分享受即時報銷帶來的便捷。
截至2009年底,安徽省市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已全面實現與周邊縣的即時結報,省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分別與3個以上縣市開展即時結報試點。在任何一個市,參合農民出院時就能直接拿到補償的錢,實現了“哪里住院,哪里報銷;出院當天,即時報銷”。
審計署上海辦社保處副處長張磊認為,安徽省新農合信息系統在促進“即時報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只有建立可以對接的信息系統,才有可能實現即時審核費用清單、即時結報?!?BR> 當然,安徽省的新農合信息系統并非沒有缺陷。審計人員發現,安徽省80多個統籌地區由17家建設單位進行相關系統的設計、建設,造成很多地區與省新農合信息系統不能做到“無縫對接”,不利于統一管理。同時這還導致信息不準確不可靠等問題,審計人員在采集數據時就發現安徽某縣80多萬參合人員中,有50多萬人身份證錄入有誤。
在湖北,審計人員發現了類似的問題。審計署武漢辦社保處處長常青說,現在農民外出務工增加,很多人在打工地就醫,然后回到參合地報銷。但由于新農合以縣市統籌為主,省與省之間、省內各縣市之間沒有互相認可的定點醫療機構。這些在外看病的農民回到參合所在縣市,只能按報銷比例較低的市外非定點醫療機構報銷標準來報銷,增加了個人負擔。
針對上述問題,審計署社會保障審計司司長李建新建議,應盡快規范新農合信息系統建設,以確保信息系統建設的規范化和數據的標準化;要盡快研究全國性的定點醫療機構互相認可、新農合信息系統與醫療機構信息系統實現無縫對接等問題的解決辦法。
●資金安全有保障
個別地區存在重復參合、參保的情況
從目前審計調查情況看,新農合基金管理狀況較好,尚未發現大額的擠占、挪用、貪污、浪費等情況。審計署社保司二處處長秦潔認為,新農合是社會各界十分關注的重大民生項目,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資金的管理和運作,基本做到了??顚S?。
盡管如此,審計人員在調查中發現,個別地區存在重復參合、參保的情況。據審計署上海辦副特派員呂勁松介紹,重復參合人員以在城鎮學校念書的農村中小學生為主。在安徽某縣,審計人員發現100多名重復參保人員同時在新農合和居民醫保報銷,而且54個人存在報銷總金額大于治療費用的情況,看病反倒賺錢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一情況?呂勁松說,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分別屬于當地衛生系統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系統,各自均有參合率、參保人數等考核指標,兩個部門之間工作銜接存在問題;再者,中小學生普遍身體狀況較好,成為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相互爭奪的“優質資源”。
在對安徽某衛生院的檢查中,審計人員發現一名患者自行采購藥品,再通過醫療程序由衛生院開具供新農合報銷的發票,這一非常規行為引起審計人員注意。此時,在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檢查的審計人員在大額報銷名單中,也發現了該患者的名字?!搬t療費用21萬多,報銷金額近8萬元,兩邊報銷的行為更是可疑?!睂徲嬍鹕虾^k審計人員章斌說。
隨后,審計人員取得兩邊藥品報銷的發票進行排序比對發現發票連號、開票日期與發票號前后次序顛倒的“倒掛現象”,非??梢?。在此基礎上,審計人員延伸審計了國稅部門,發現部分發票尚未領用,而有的發票領用單位并不是發票上的開具單位,基本斷定發票為假發票。審計人員又延伸了發票印章上的開具單位,經核實檢查,沒有針對該患者的銷售行為,而且印章與發票上的印章也不一樣。
至此,可以斷定采購藥品的發票均為假發票,存在套取、騙取新農合資金的極大可能?!皩徲嫿M將繼續深入調查,落實相關問題和責任人?!闭卤笳f。
●保障水平在提高
打破戶籍限制,允許自主選擇參保檔次
隨著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對醫療保障水平也有了更高要求。但是,現行新農合基本上還處于“廣覆蓋、低水平”階段,難以滿足部分富裕起來農民的要求。這一矛盾如何解決?
湖北鄂州試行的“大醫保制改革”或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在這一新制度下,不再分設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農村合作醫療,而是將醫療保險劃分為三個檔次:第一檔相當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第二檔個人年繳費150元,財政補貼120元,最高享受12萬元的報銷;第三檔個人年繳費30元,財政補貼120元,最高享受4萬元的報銷。
“不論城鄉戶籍,有單位的職工按第一檔參保,其他未就業人員可以在二檔和三檔間自主選擇,也就是說,農民可以選擇更高水平的參保檔次?!倍踔菔腥肆Y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余爭鳴說。
審計署武漢辦社保處處長常青認為,這種制度以繳費差異替代身份界限,將現行醫療保障制度中按戶籍、身份不同而人為分割的三大網絡整合,不僅提高了醫?;鹂癸L險能力和政府行政效率,而且有助于監管?!搬t院屬于衛生系統,如果由衛生系統進行監管,會存在各類問題?,F在統一由社會保障局管理,避免了近親效應,強化了監管力度?!背G嗾f。
當然,這一制度目前還處于試點階段,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例如醫療衛生系統與社保系統的工作對接還存在不順暢之處,有可能導致兩個系統之間互相扯皮,值得注意。(摘自6月7日《人民日報》)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