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個拓展”助推外資審計強能提效
近年來,湖北省審計廳在外資審計工作中,以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為目標,努力更新審計理念,創新審計方法,突顯審計功能,通過拓展外資審計廣度、深度和厚度,不斷提升外資審計工作質量和水平,在保證外資使用安全、提高外資使用效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外資審計工作得到了審計署充分肯定。
更新審計理念,不斷拓展外資審計廣度。針對公證審計容易走過場,造成一些外資項目缺乏實質性的審計監督的問題,該廳及時調整思路,打破傳統的單一公證審計模式,把外資當內資審,大力推進“三個轉變”。一是在審計對象上,從全面審計向全面審計與加強重點部門行業審計并進轉變。在對外資項目全面公證審計的基礎上,每年選擇2至3個項目或行業進行重點審計,由過去僅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審計,發展到對項目管理部門和資金使用單位進行審計,從而突破“就外資審外資”的模式,真正做到“內外資一起審”,實現審計對象的全覆蓋。二是在審計內容上,從真實合法性審計向真實合法審計和績效審計相結合轉變。對正在建設期的項目,注重把項目審計與效益審計結合起來,把效益審計貫穿于財務審計和公證審計中;對已建成的項目,關注項目的后評估,圍繞營運過程和還貸過程,開展效益審計和審計調查,積極探索外資績效審計新模式,拓展外資審計空間,促進外資審計上層次。三是在審計作用上,從搞好公證審計向公證審計和突出宏觀效果相結合轉變。把同一領域的不同問題、不同領域存在的同類問題聯系起來分析研究,找出其中的內在聯系,發現一些政策、制度、體制等方面的普遍性、深層次的問題,并從調整外資利用結構、改進外資利用策略、完善外資管理機制、健全外資利用法律法規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促進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改善外資投資環境。
創新審計方式方法,不斷拓展外資審計深度。該廳在近年來的外資審計工作中,探索并嘗試運用了一些新的審計方式方法,效果十分明顯。一是統籌謀劃審計項目。按照統籌審計工作發展思路,在全省統一組織實施外資審計項目,實行方案、通知書、處理、報告、歸檔“五統一”,并全方位整合審計資源,集中調配各市州及部分縣市外資審計骨干,進一步加大外資項目跨地區交叉審計力度,確保查深查透,提高審計質量。二是推進“三審合一”。針對外資項目配套資金被財政部門“戴帽”下達其他項目的現象,該廳大膽創新,將外資審計人員納入省財政預算執行審計組之中,具體負責審計省財政廳主管外債的國際處和金融處,將外資公證審計、績效審計與預算執行審計“三審合一”,并建立分門別類的“三審合一”電子數據庫平臺,推進資源共享,情況相互印證,從總體上把握全省外債的管理、使用和效益情況,在更高層次上為利用外資服務。三是多項目打通,開展對比審計。對相關聯外資項目實行捆綁,打通界限,加強綜合、對比和分析,提升審計效果。去年,將同屬于林業部門管理的日元貸款湖北植樹造林、世行貸款林業持續發展和中德財政合作湖北小農戶造林等三個項目一起進點,同步審計,既避免了重復審計,節約了寶貴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又通過在宏觀層面,將幾個類似項目從前期準備、建設實施、組織管理和資金使用效益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找出項目之間的差距和不足。四是創新計算機審計方法。大力推進AO2008外資版和OA系統在外資審計中的運用,探索了在計算機環境下從賬目轉向數據的審計方法,發揮計算機數據分析、處理的優勢,尋找和揭示問題產生的內在規律。同時,利用網絡平臺開辟外資審計專欄,便于審計人員進行業務交流,及時上傳、反饋審計結果,也便于領導和項目主審及時掌握、監督、指導現場審計。
充分發揮建設性作用,不斷拓展外資審計厚度。一方面,強化分析。宏觀上圍繞現行利用外資的具體政策措施及貫徹執行情況展開分析,綜合揭示當前利用外資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微觀上具體分析外資使用的真實合法效益性、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有關部門的監管是否到位、外資使用的效益如何等等,從改進外資利用策略、完善外資管理機制、健全外資利用法規等方面為領導宏觀決策服務。通過近兩年的外資審計,共向各級黨委政府提供綜合報告50余份,信息30余篇,其中,被省委、省政府批示采用10余篇(次)。另一方面,強化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將求實效、重成果的思路貫穿外資審計工作始終,立足于幫助單位建章立制、加強內部管理,提出切實可行的審計建議,促進被審計單位積極整改審計查出的問題,并嚴格遵守各項國家政策規定,充分發揮了外資審計保障經濟社會健康運行“免疫系統”的功能。近兩年,通過對38個外資項目的審計,共糾正審計發現的各類問題資金6億余元,促進被審計單位建立規章制度20余項。(付后裕)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