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信息系統審計+績效審計”模式 上海審計解讀教育資源庫可持續發展思路
上海市審計局“信息系統審計+績效審計”的模式,解讀出上海市教育資源庫建設項目績效,提出“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資源庫”有利推進學習型社會的審計建議得到市領導肯定,被審計單位全部采納。前不久,該審計案例受到審計署表彰為有代表性的優秀信息系統審計典型案例。
上海市教育資源庫建設項目是教育信息化重大應用項目,建設目標從初期的為全市教育單位和教師提供上?;A教育“二期課改”學習平臺和教育資源,進一步向終身教育方面拓展。至2008年底,資源庫門戶網站注冊人數已達20萬,訪問量達到4619萬次,在全國同類教育資源庫網站中訪問流量位居第一。面對擁有如此數字化資源達數萬個、數據容量達數千G的信息化建設項目如何作出審計評價?承擔此項目的該局行政事業審計處的審計人員認真分析后,與該局計算機審計處共同研究實施方案,決定改變過去以單一數據為主要審計內容的模式,把信息系統作為主要審計內容,探索信息系統審計與績效審計相結合的新模式,從系統使用狀態、功能分析入手,對系統使用的效果進行分析,綜合評價系統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解讀出了入庫資源更新速度較慢、資源再生機制不健全等建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針對審計發現的問題,該局分析制度層面的不足與缺陷。主要是在終身教育資源建設方面目前還缺乏總體規劃和地方性法規,資源的整合機制和推廣應用機制不健全,也缺乏完整配套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這些制約因素影響到了把資源庫建設成為終身教育學習信息網絡平臺目標的實現。在此基礎上,該局提出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資源庫的審計建議。一是豐富資源建設內容。資源庫建設應把資源建設的數量和質量放在突出位置,及時更新信息資源內容,以滿足不同用戶的學習需求。二是建立科學合理的運行發展機制。要根據用戶需求和上海教育的發展,建立資源庫建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理順管理體制,明確扶持政策,增加必要的資金投入,確保資源庫建設在系統構建、資源更新、運營管理、日常維護等方面有正常的經費保障。要在堅持政府財政投入為主的前提下,探索準市場化的補充運營機制,完善資源庫建設的組織管理機制、運行維護機制、資源整合機制、用戶服務機制,以確保資源庫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三是改進服務體系。以滿足用戶個性化學習需求為目標,加快建立網上用戶服務體系和質量管理服務體系,積極提升資源庫服務水平,加強資源庫應用的培訓力度,擴大資源庫的應用范圍和應用深度。進一步完善推廣應用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資源使用者的積極性,切實提高資源的整體利用率。(汪其水)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