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落實審計整改措施 深化農民素質培訓
2004年浙江省啟動實施“千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以來,全省各地不斷加大培訓力度,使一大批農村勞動力通過培訓增強了素質,實現了增收致富。截止2008年底,全省累計培訓農民達750余萬人,其中,農業專業技能培訓164萬人、務工農民崗位技能培訓283萬人、后備勞動力培訓29.5萬人、轉移就業技能培訓273萬人,培訓后實現轉移就業211萬人,轉移就業率超過70%,全省務農勞動力從2003年的873萬人減少到2008年的666萬人,有力促進了浙江農村經濟發展。
2008年,浙江省各級審計機關對農民培訓工作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發現一些地方存在資金管理和使用不規范、培訓管理缺乏科學監督機制,存在監管死角、少數地方還出現騙取培訓資金等問題。其中,有的是政策設計導致的,也有的是內部管理不規范造成的。審計結果引起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省政府隨后出臺了《關于深入實施“千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 加強農村“兩創”實用人才培訓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加強監管力度,通過建立“農村人力資源信息管理系統”,逐步實現從學員管理、機構管理、師資管理,一直到業績申報、經費管理、證書管理等在內的日常工作全部電子化管理,并且省、市、縣三級實行培訓信息聯動和實時動態雙向交互,對培訓進度和培訓效果進行全過程的監控,進一步規范職業資格證書和培訓證書設置、考試、發證等有關工作。各市、縣政府積極落實審計整改措施,相繼出臺了規范性文件20余個,深化農民培訓各項工作。金華市出臺了《2009年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要點》,舟山市出臺了《關于迎接大橋時代提升漁農民素質大力開展雙證制教育培訓工作的通知》,海寧市出臺了《2009年度“農民素質培訓”項目勤廉保障機制建設工作計劃與保障措施》,嵊州市出臺了《農民培訓和轉移工程項目實施操作規程》。
今年,浙江省政府要求全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為目標,按照“政府購買培訓、學校提供培訓、農民自主選擇培訓”的方式,組織實施全省“百萬農村‘兩創’人才培訓計劃”,全省每年培訓10萬人。通過創業技能培訓,帶動更多的農民轉移就業、形成“創業帶就業”的好局面。全省審計機關也將針對這一計劃開展工作,為實施好這一計劃服務。(楊敏霞)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