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五部門聯合出臺加強審計整改和審計成果運用意見
針對審計成果利用不充分,少數地區、部門和單位違反財經法紀的行為屢禁不止等現象,為進一步加大審計整改的力度,提高審計成果運用水平,切實維護審計監督的嚴肅性、權威性,充分發揮審計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中的作用,近日,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組織部、檢察院、監察廳、審計廳等五部門聯合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審計整改和審計成果運用工作的意見》。
《意見》要求,各級各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要加大審計整改力度,建立和完善五項審計整改制度:
建立審計整改報告制度。一是審計機關要將審計結果在被審計單位的一定范圍內予以通報,并對存在的問題要細化責任;二是審計機關每年要向本級政府綜合報告全年審計整改工作情況;三是各級政府每年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年度預算執行審計情況時,要同時報告審計整改情況,并根據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組織有關部門研究落實審計整改工作。
健全審計整改聯動機制。紀檢、組織、檢察、監察、人事、財政、稅務、公安、國有資產管理等相關部門要積極協助審計機關履行審計監督職責。
完善審計整改跟蹤檢查制度。審計機關要在審計報告、審計決定書和移送處理書送達后,在規定時間內對被審計單位執行審計決定情況、采納審計建議情況、處理審計移送事項結果進行跟蹤檢查,確保審計發現的問題得到及時有效整改。
落實審計整改責任追究制度。對整改工作不落實、不到位負有責任的被審計地區、部門和單位的主要領導干部,紀委、組織、監察、人事、審計部門應依紀依規追究其責任。
實行審計整改公告制度。審計機關要在做好審計結果公告的基礎上,逐步實行審計整改公告制度,引入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通過新聞媒體宣傳報道審計整改典型,對拒不整改或屢審屢犯的單位予以公開曝光;對整改效果比較好的,特別是由此帶來了較大經濟和社會效益的,要予以充分肯定。
《意見》強調,各級審計機關要緊緊抓住事關自治區改革發展全局的問題和黨委、政府關注的重點問題及時跟進;要加強審計法制建設,嚴格規范執法程序,認真落實審計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切實提高審計人員依法行政、依法審計的能力和水平,確保審計成果質量。
各級紀檢、組織、檢察、監察等部門要積極支持審計機關依法行政、依法審計,研究解決審計執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督促有關部門、單位認真落實審計決定,有效運用審計結果。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結合貫徹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將審計結果作為領導干部廉政檔案的重要歸檔內容,加大對審計移交案件線索的調查力度和對違反黨紀政紀行為的查處力度,充分發揮審計成果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各級組織人事部門要把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報告歸入領導干部檔案,作為領導干部考察、選拔、交流、獎懲的重要依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被審計單位主管部門要將審計結果作為考核所管轄企業單位經營管理水平和獎懲、聘任企業單位負責人的重要依據;要針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健全規章制度,規范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意見》指出,各監督管理部門要采取具體措施,加強溝通協作,建立情況互通機制,實現信息共享,充分發揮審計和其他監管部門的綜合效能。(郝光榮)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