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審計署審計農民四項補貼資金 確保落實惠農政策
光明日報記者:何平
“今年種地的補貼款前幾天已經發到手里了,一共是343.96元?!?月26日,55歲的河北省定州市東亭鎮固城村村民吳彩芬取出自家的中國郵政儲蓄存折,指著上面的數字告訴記者。
說起這些年來種糧的變化,吳彩芬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我家種了4畝地,過去我們種地,每人要交90多元的農業稅,現在種糧不僅不用交稅,國家還 給補貼,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加起來一畝地有80多元。國家這么支持,我們種糧也有了信心?!?
專項審計調查每省3縣不少于300戶
早春的華北平原,明媚的陽光中還有幾絲寒意。記者日前隨審計署京津冀特派辦對河北省種糧農民補貼情況進行專項審計調查,和審計人員一道深入農民家中了解種糧補貼發放和農作物種植及收成情況。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種糧直補、農作物良種補貼、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這四項補貼,近年來不斷增加,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促進了糧食生產。以河北省為例,2004年至2008年全省共發放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資金108億元,補貼1300多萬農戶,糧食產量實現連續5年增產。
今年,審計署統一安排全國18個特派辦開展種糧農民四項補貼資金專項審計調查,涉及全國18個省份2008年種糧農民補貼資金的分配、管理、使用情況。
“本次審計調查重點是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和農業機械購置補貼這四項補貼?!睂徲嬍鹭斦徲嬎靖彼鹃L馬曉方說:“每個省要調查3個縣,每個縣要調查100個農戶?!?
目前,京津冀特派辦派出3個審計小組,分別在補貼資金發放數額較大的定州、深州、魏縣開展審計調查。審計署京津冀特派辦副特派員孫雅琴說,農民能不能按時、足額領到種糧直補,農資綜合補貼有無拖欠,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能否落實,良種補貼的執行效果,這些都是審計調查關注的重點。
在審計調查中,審計人員還將通過追尋資金流向,查處侵害種糧農民利益問題。包括有無滯留、占壓資金;有無將補助資金用于經費不足、平衡財政預算等擠占挪用資金問題;鄉村組織有無巧立名目,克扣農戶補助資金和任何形式的抵扣各類欠交稅費款等問題;以及有無徇私舞弊、冒名頂替、少種多領、重復報領、未種報領騙取資金,貪污私分等違法問題。
審計調查立足促進完善補貼制度
受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的惠澤,33歲的定州市東亭鎮東亭村村民張建衛花了5.6萬元,從市農機服務站購回一臺7.4萬元的大馬力拖拉機,國家補貼了1.8萬元。
定州市農牧局副局長李慶波說,2008年全市共落實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資金238萬余元,補貼農機具384臺套,包括29臺大拖拉機。凡是定州市常住戶口的農戶個人,均可憑個人身份證、村委會證明等,到市農牧局報名,按照報名先后順序給予購置補貼,補完為止?!安⒉皇敲恳粋€購機者都能獲得補貼,張建衛排在前29名,因此享受到了國家補貼?!?
“購機農戶獲取信息存在不對稱,在確定補貼對象時如何做到公正公平?”孫雅琴在審計調查中也注意到了這一問題:“定州市農民購買大型農機需求大、熱情高,而國家補貼缺口也很大,大型農機成為稀缺產品。定州市農機管理部門按申請補貼的先后排序選擇購機農民,此做法有失公平,因為托門路、有關系購買大型農機的人在購機信息上要優于普通農民,自然造成兩者機會上的不平等。為此,選擇一個相對公平、合理且農民可以接受的購機申請補貼方式,這是政策需要完善的地方。我們建議要加強補貼對象公示制度,將所有購機申請人及申請時間、補貼受益者名單、補貼金額等信息在一定區域內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馬曉方說,這次審計調查重點要客觀評價補貼資金取得的成效,反映具體政策制定、執行以及管理機制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促進各項補貼資金按政策要求發放到種糧農民手中,促進健全完善補貼政策,規范補貼資金管理,切實發揮補貼資金的政策效果。(記者 何平)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