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錫常三市積極開展治理太湖資金和項目審計取得成效
近兩年來,為重現“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的景象,江蘇省蘇州、無錫、常州三市審計局積極探索資源環境審計新路子,先后開展了“治太”專項資金、污水處理工程、農村水環境整治等項目審計,審計資金達30多億元,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太湖流域面積36900平方公里,其中江蘇省范圍內占53%,太湖流域自然條件優越,良好的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以占全國不到0.4%的土地面積、3%的人口,創造了占全國13%的國內生產總值和19%的財政收入,是中國經濟社會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但是,碧波萬頃、風光旖旎的太湖也同時承受了工業文明帶來的傷害,付出了資源和環境的沉重代價,目前太湖流域部分地區水環境質量逐年下降的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特別是 2007太湖藍澡暴發造成水危機事件發生后,蘇州、無錫、常州三市審計局均對涉及“太湖治理”的項目高度重視。
●突出“治太”專項資金審計,確保治理資金落到實處。太湖網圍養殖需投放大量餌料,殘餌積沉湖底,成為水中有害藻類生長的肥料,會使水質的富營養化更加嚴重。為此,治理太湖將按“水清、網清、船清”治理要求。開展“三清”工作中,有數十億的補償資金,蘇、錫、常三市審計局積極與財政、農林、環保等有關部門溝通,對補償資金進行了跟蹤審計。2008年治理面積12.59萬畝,養殖戶3500多戶,390只船舶拆解補償和遷移資金、涉及專項資金總額達6億元,通過審計,充分保障了養殖戶的合法權益,許多失水漁民得到妥善安置。
無錫市審計局對太湖水環境突發事件財政應急資金進行了審計,對添置的漁具清理及藍藻打撈等資金進行了審計,審計規模達7028萬元,對湖岸清理補償款拖欠等問題作出了移送處理決定,保證各項環境保護財政資金??顚S?,發揮應有的效益。
●突出“治太”污水處理工程審計,促進資金使用效益。蘇、錫、常三市審計局把污水處理環保項目的效益審計作為探索環境審計的試點項目。圍繞污水處理項目決策、建設、管理、效果四個環節,提出了污水處理量不足,不能充分發揮政府環保投資項目的規模效益、應加快污水處理企業的改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投入機制等20多個審計意見和建議。通過審計及審計建議,污水處理項目的管理方式改革全面推開,環保項目的審計成果取得明顯的放大效應。
無錫市共有68家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為150萬噸,將投資超過10億元全部進行提標改造,目前,48家污水處理廠已完成提標改造,增加了深度處理設施和污水處理規模。2008年,無錫市還完成污水管網敷設1550公里。2008年對無錫市重點環保工程----長江飲水工程一期開展跟蹤審計,完成審計工作量12億元,工程將其作為整個太湖水資源環境保護審計的一部分。
常州市為調動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積極性,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對污水處理費不能滿足運行成本的污水處理廠,鄉鎮財政將予以適當補貼。目前該市已建鄉鎮污水收集管網1469公里,其中今年新建310.26公里,年內將實現鄉鎮污水處理廠“全覆蓋”。已建成農村分散生活污水處理工程49個。2008年9月,江蘇省太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現場會在常州召開。
●突出“治太” 排污費征管使用情況審計,加大治污力度。結合對轄市區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蘇、錫、常三市審計局積極開展了“綠色審計”。重在檢查該地區相關國家環保法規和政策的執行情況,主要包括:環保專項資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況;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投入及效果情況;新辦企業和新開工建設項目環評規定執行情況;主要污染排放指標的達標排放和控制情況等。針對其征管基礎工作的薄弱環節提出切實可行的審計建議,并促使數百萬元應繳未繳的排污費足額征繳到位。審計人員踏勘治污項目,查看運行情況,客觀評價了環保部門近年來在污染點源治理、監測能力建設方面的工作,同時揭示了環保專項資金的分配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通過審計,有力地促進了太湖流域企業治污工作。繼第一階段入湖河道沿岸37個排污口封堵任務順利完成后,2008年無錫市計劃完成23條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沿岸兩側154個排污口的封堵工作。無錫市審計局還開展了“三高兩低”企業(即高消耗、高污染、高危險、低產出、低效益)和“五小”企業(即小鋼鐵、小電鍍、小水泥、小印染、小化工)稅收征管情況的專項審計調查,提出相應建議,促使相關企業早日關停,環境早日得到改善。蘇州、常州兩市也對污染企業“大開殺戒”,對不達標排放的471家企業“限期治理”,同時排出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項目396個,預計總投入739億元,確保達到太湖流域排放新標準。
●突出“治太”流域農村環境整治審計,減少太湖流域農村污染。蘇、錫、常三市審計局將太湖周圍農村環境整治審計作為財政預算執行審計涵蓋的12個專題審計之一,重點關注農村河道疏浚資金、發展農村清潔能源資金、農村改廁資金和村莊環境整治資金等四方面內容,并對部分鎮(區、街道)以及村莊河道疏浚、沼氣池建設、公廁建設等情況開展延伸審計。通過審計,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太湖周圍農村環境工程的投入、管理情況,進行客觀評價,揭示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合理的建議和意見。
目前,無錫市環太湖200米生態防護林正在加緊建設,計劃中的1.5萬畝植樹面積已完成1/3。常州市全面完成村莊綠化、集鎮綠化、環太湖生態林建設、林業生態修復、長江防護林建設等,建設綠化達標村320個、達標鎮18個。對主要入湖河道及其相關河道進行全面清淤,對 601條河道疏浚、拓寬,清淤土方89萬方;推進太湖一級保護區內退耕、退漁、退養,還林、還湖、還濕地的工作,開展了“一環五帶”綠化工程,建成環太湖及入湖河道兩側林帶近2000畝。在竺山湖現有1000畝生態濕地的基礎上,在入太湖河道又種植了3000畝水葫蘆,建設生態溝渠1.15萬米,生態池塘42個。審計促進太湖治理的成效進一步得到顯現。(吳洵 孫亞偉 陳國珍)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