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調查表明:新首鋼力推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顯現大成效
目前,正在環渤海水污染防治資金進行專項審計調查的審計署駐武漢特派辦,對首鋼搬遷工程給予了重點關注。新首鋼位于河北唐山渤海之濱的曹妃甸工業區,該區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循環經濟示范區。2005年,首鋼與唐鋼聯合組建首鋼京唐鋼鐵公司即新首鋼后,開始實施搬遷工程。
武漢辦審計調查表明,新首鋼在建設過程中,始終貫徹循環經濟理念,加速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節能減排,確保資源循環再利用,對有效改善北京和唐山地區環境質量、減少渤海海域的環境壓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首鋼推動節能減排主要有三大舉措。一是有效調整產業結構。首鋼在奧運會期間將暫停在京的主要鋼鐵生產,之后逐步壓縮在京的800萬噸年生產能力,至2010年全部停產;河北省也因組建新首鋼將關停35家污染嚴重的小型鋼鐵企業共730萬噸的年生產能力。此舉每年可減少北京市約1.8萬噸的可吸入顆粒物(約占市區總量的23%),消減唐山地區2.3萬噸煙粉塵、2.4萬噸二氧化硫。二是廣泛采用先進工藝。新首鋼集中采用220項大型裝備及先進工藝技術,從源頭上節能減排、控制污染,如我國目前最大的高爐、亞洲最大的焦爐、世界上第一個自主集成的鐵水罐加蓋保溫并“一罐到底”技術等,確保了各項節能減排指標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三是大量節約社會資源。新首鋼充分利用臨海建廠、曹妃甸深水大港、鐵路公路便利等優勢,采用大型船舶運輸并直接在廠區碼頭裝卸,實現了原料輸入、企業生產、產品輸出的高度集約化及生產過程中各環節的最短運距,噸鋼占地僅0.9平方米,為國際先進水平,每年可減少鐵路公路運輸壓力1800萬噸,節約了土地資源和交通資源。
資源循環再利用也為新首鋼節能降耗和保護環境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提高水循環率,實現污水“零排放”。新首鋼采用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將雨水、生產生活污水處理后全部回用于高爐水沖渣、鋼渣冷卻、廠區綠化等;海水淡化工程每年淡化海水3000萬立方米,可解決全廠40%的用水量,噸鋼耗用新水僅3.84噸,僅為鋼鐵行業現平均水平的約三分之一,水循環率可達97.5%,基本實現污水“零排放”,對渤海海區的海洋環境保護起到示范作用?;厥绽娩撹F廢渣,實現鋼企“無廢”目標。新首鋼對煉鋼產生的廢渣分門別類再利用,將含鐵金屬部分全部回收繼續煉鋼,其余部分則分別作為水泥、建材等行業的原料,每年可減少水泥行業石灰石開采量約32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約220萬噸、標準煤消耗約22萬噸、粉塵排放約7萬噸,有效降低了下游相關產業的能源消耗、排污壓力和生產成本。充分利用剩余能源,實現資源能源再造。新首鋼利用余熱淡化海水,剩余的高含鹽水又大幅縮短下游制鹽行業的生產過程。另外,煉鋼過程產生的各類煤氣全部回收,每年可利用余壓、余氣自發電47.5億千瓦時。(曹山 代霞)
【關閉】 【打印】 |